文字=邱彥瑜 攝影=黃怡豪 圖片提供=雲林縣土庫鎮第一樂齡學習中心
先生張弘81歲,原本經營藥廠,民國80年返鄉組織保健志工,做社區營造、開辦關懷據點,77歲時從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畢業。太太黃鶴珠75 歲,原為護理背景,已獲南華大學生死研究所、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學位。夫妻倆經營雲林縣土庫鎮第一樂齡中心至今已超過10年。
踏入雲林縣土庫鎮第一樂齡學習中心,20多名阿公阿嬤們剛練完英文口說,還一連獻唱三首歌,看見我們從台北下來,滿是熱情地招呼,完全看不出其中許多人已經高齡90。他們每天來這兒報到,中午回家吃飯後,下午再回來上課,這是雲林土庫新庄社區的日常。
但想抵達這座樂齡中心並不容易,輸入地址,導航帶著我們駛進田中央。雲林土庫高齡人口超過19%,年輕人力外流,留下許多一輩子守著農田的高齡面孔,正是台灣不少偏鄉的縮影。
但這座地圖上難以定位的樂齡中心,天天開課,過年也不打烊,阿公阿嬤們每天乖乖向樂齡中心報到,沒來上課還得請假。
「來樂齡活到老摳摳,活跳跳。不動3年就死,出來可以活30年,你自己選!」說話的是張弘,他與太太黃鶴珠返回故鄉土庫新庄社區近30年,從組織保健志工開始,撰寫地方文史、經營社區營造到成立關懷據點,10年前轉型樂齡中心,現在全土庫鎮已有15個樂齡學堂據點。
學習求知還能防失智
「樂齡」一詞來自新加坡,不只取Learning(學習)諧音,也有樂而忘齡之意。張弘喜愛把「活到老學到老」掛在嘴邊,但這句老祖宗的智慧需有慧根才能理解。在中正大學攻讀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時,他才明白「學習防老」真有生理學依據。
「你看,上課時候眼睛跟瞳孔都放大,因為神經反應頻繁,需要分泌腎上腺素,腦神經也因此活躍,海馬迴就會膨脹,不會萎縮,就不會太早失智。」張弘笑說,上課後才知曉這些理論。偏鄉村落也難倖免於失智浪潮的衝擊,為了不讓村裡老大人走失,他堅信學習是延緩失智的不二法門。
張弘沒開玩笑,太太黃鶴珠可是親身經歷過「學習防失智」的歷程。50多歲時,黃鶴珠自己開車出門,卻不記得該回家,子女慌了,要張弘別讓黃鶴珠開車出門。長達一年,黃鶴珠待在家裡,婆婆說她「被關到戇去(台語,笨、傻之意)」, 張弘看不下去,幫黃鶴珠報名空中大學,說:「你去讀書吧」。
黃鶴珠在家用電視收看空中大學的遠距教學,每個月到校上課一次,不只開拓人際圈,也紓解鬱悶的心情。後來她擔任助產士公會理事長,為了鼓勵同仁進修,自己也到中臺科大取得護理學士。
不僅如此,她在社區關懷據點看到志工不知如何面對生離死別,因此主動報考南華大學的生死學研究所,「去學習生命的教育,我們要了解生命,才能影響他們。」
鄉親長輩成求學動機
10年前,張弘將經營多年的社區關懷據點轉作樂齡學習中心,他滿懷期待,第一年評鑑卻拿了個「乙等」,差一點關門大吉。這讓張弘非常洩氣,心底的困惑轉化為求知動力,他和太太到處參加樂齡研習課程,不少教授都認得他們,鼓勵他們回學校進修。
「唸研究所,我也沒有加薪,但是,為了這些鄉親序大(台語:長輩),對他們有好處,我就來上。」兩人原本是藥學、護理背景,畢業40年後決定重返校園,一起到中正大學攻讀成人及繼續教育、高齡者教育研究所。
「他說, 我不讀書的話,就不給我飯吃。」黃鶴珠抱怨張弘的狠心,但學習帶來的甜頭,遠比她想像得多。
「在家、在社區的時候很忙、很緊繃,去學校像是在度假,跟年輕人一樣,又可以得到新的知識。」曾因身體退化而被看護照顧,「連一杯水都拿不到,」讓黃鶴珠感受到擁有健康身體才能擁有可貴的自主性。
念原文書、做報告樣樣都來
他們無疑都是班上年紀最大的學生,跟自己兒子同年齡的同學還以「鶴珠媽媽」親切地稱呼黃鶴珠。但學術殿堂並未給予差別待遇,一樣要念原文書、做分組報告。他們的兒 子、媳婦幫忙翻譯,同學教導如何找資料,也難怪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胡夢鯨讚譽他們是「全家學習,終身樂齡」的典範。
不過,歲月歷練加上近三十年服務長輩的經驗,讓張弘跟黃鶴珠對於課堂所學更能舉一反三。「像是馬斯洛 (Maslow)認為人有主動需求才會學習,但我們民族性不一樣,我們老 大人不會把需求講出來,也不知道需求什麼。」課堂上學到的理論,張弘一一帶回樂齡中心比對,看見實務與學術之間的落差。
「樂齡我們做十年了,講幾個小時都沒問題。」張弘去年剛以「多元運動訓練對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成效」為題完成論文,發現不同運動訓練能 提升長輩的肩關節柔軟度、心肺能力 跟下肢肌力。黃鶴珠之前也因寫論文罹患飛蚊症,休息好一陣子才康復,如今她一邊帶孫,一邊又忙著為第二個碩士學位寫論文。學習對他們來說,就是生活的日常。
用學習翻轉偏鄉長者的命運
雲林土庫鎮平均每五人就有一名超過六十五歲,而土庫第一樂齡中心在全鎮共有十五個樂齡學堂據點,學員數超過兩千,佔雲林土庫將近一半的高齡人口,學員平均年齡八十六歲,大多是不識字的長輩。
二○一五年土庫樂齡中心舉辦結業典禮,三十多名阿公阿嬤穿上碩士袍,還有教授幫他們撥穗。這就是他們與眾不同之處,比照一般學校設置學位認證,全勤三年授與學士、五年 碩士、十年博士。為了典禮,張弘四處租借碩士袍,只為讓不識字的阿公阿嬤能說上一句「很光榮,跟我孫子 一樣」。
這座樂齡中心連續數年評鑑獲優等,二度摘下全國樂齡學習團體特優獎,近年更有日本、中國、香港人士前來取經。張弘、黃鶴珠這對年過七旬的碩士夫妻檔是怎麼做到的?
學習防失智,上課賺三萬
「你每日出來上課,健康快樂顧財產。不用給醫生看,不用去養老院,一個月賺三萬。」雲林縣土庫鎮第一樂齡中心主任張弘用直白的語言,說服長輩放下農事走出家門,來樂齡中心學英文、電腦、跳健康操。說得容易,帶老大人學習卻不是簡單課題,張弘與黃鶴珠四處參加培訓課程、請教專家,還為此到中正大學進修高齡教育相關碩士學位。
走訪土庫樂齡中心,處處皆是扎實的學問。像是帶長輩手作傳統童玩沙包、陀螺,喚醒快樂的童年回憶,放下對年老的恐懼。此外,顧慮到長輩因年紀增長而導致注意力下降,課程設計為二十分鐘講課加上唱跳活動,並在早上十點發放小點心,避免血糖過低引發暈眩,學期結束後還口頭調查長輩的課程滿意度,張弘與黃鶴珠不僅把課本知識帶到樂齡課堂上,更走入長輩內心,探尋他們真正需要的學問。
用「學習」給長輩釣竿
時光回溯至一九九○年,張弘返回家鄉新庄探親,看到老人家們在最炙熱的中午汗流浹背地排隊等待量血壓,他心有不忍,召集村內的老、中、青三代一起來做衛生保健志工,後轉入村莊活動中心開設社區關懷據點。
每天量血壓、聽故事、吃點心,日復一日的循環也讓老人家們倍感無聊,張弘自己排課程、找教授來演講,「老大人漸漸聰明起來,不要戇戇過日子。」二○○六年,教育部頒 佈《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成為台灣展開樂齡教育的起點,張弘相當認同,他說「社福是分一尾魚給他,但樂齡要教他釣魚。」
愛他,就要讓他自主
「重點是在學的過程讓腦袋不會退化,讓你精光(台語,精明之意)。 什麼事都能自己做,變成獨立自主的個體。」來這兒的長輩自己打掃廁所,上樓運動不需人攙扶幫忙,動手延緩退化速度,也應證黃鶴珠所言「殘酷的愛才是愛,溺愛不是愛」。
張弘用「學習」扭轉偏鄉老大人的 命運,不用在家孤獨等死,還領著阿 公阿嬤們到養老院帶動唱,為別人付出卻獲得更多成就感。黃鶴珠則每天側拍課堂短片上傳 youtube,幾年下來也累積幾百則,不只讓長輩的子女看了放心,更吸引國外人士前來取經。面對前所未見的高齡浪潮,土庫樂齡中心也成為眾多老人學研究的研發基地,自成一座「學習變老」的實驗室。
政府給樂齡中心的補助費用並不多,僅供部分課程的講師費,張弘跟黃鶴珠不僅天天到樂齡中心當志工, 還自己貼錢辦活動、培訓志工。不少人笑他們傻,但他們仍堅持選擇在故鄉無悔付出,只因「阿公阿嬤是公家的,都是我們共同的長輩。」
雲林縣土庫鎮第一樂齡學習中心
承辦單位:雲林縣土庫鎮新庄社區發展協會成立:2009 年
學員數:2013 人
(本文出自《安可人生》雜誌第11期【透過學習,開啟更多可能】,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欲轉載請來信至:ankeeditor@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