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電玩,多數人腦海裡閃過的,可能是玩電玩時總會超過時數限制的孩子,或是學生時代因沉溺於虛擬世界而荒廢課業的同學,也可能是童年時被父母剝奪電玩時間而悶悶不樂的自己。
多數人的成長歷程中,一方面渴望繽紛刺激的遊戲世界,一方面卻習慣於電玩的負面標籤,對於這種看似有害無利的娛樂總是盡量避免。但近年有研究顯示,若選擇合適的電玩、搭配恰當的時數,其實能有效提高大腦特定區域的活躍程度。
日前智榮基金會「龍吟華人市場研發論壇中心」(以下稱作「龍吟研論」)舉辦「2019龍吟趨勢論壇:2033台灣・變」,講者之一、推出《封神online》、《三國戰紀》、《明星三缺一》等多款賣座遊戲的鈊象電子總經理江順成,便舉相關科學研究,說明適質、適量的電玩對大腦實有正面效益優化視力表現。
1. 優化視力表現
2009年,腦神經科學家Daphne Bavelier(現為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找來一群受試者,將他們分成玩射擊遊戲、玩其他遊戲和不玩遊戲三組,請前兩組每周玩5到15小時射擊遊戲,一個月後,發現玩射擊遊戲的實驗組在追蹤移動物體、複雜背景中快速識物以及多工處理的能力,遠高於其他受試者。(可參考2012年Daphne Bavelier 在TEDxCHUV的演講:Your brain on video games(電玩中的大腦))
此外,2011年,美國國立眼科研究所(National Eye Institute)將一群15-64歲的弱視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玩射擊遊戲,一組玩非射擊類遊戲,經過一個月40小時的遊戲時數後,兩組的視力分辨力提高30%(0.15度視力)。這樣的效果比起矯正弱視常用的遮光法,120小時僅能提升0.1度視力,來得更好。
2. 大腦皮層面積增大
《超級瑪利歐》是一款老少咸宜的電子遊戲,但它的功用可不只有好玩。2013年,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讓一群受試者每日玩30分鐘《Super Mario 64》(超級瑪利歐64),另一群受試者則不玩遊戲,兩個月後,前者掌管心智運算的灰質區域(大腦皮層)明顯擴大。
2017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找來一群年紀屆於55至75歲的受試者,請第一組人每天玩30分鐘《Super Mario 64》,請第二組人每天彈30分鐘電子鋼琴,第三組則不玩任何遊戲。結果發現,第一組受試者的灰質區域面積明擴大,第二組的灰質區域稍微擴大,而第三組幾乎沒有改變。
3. 加強記憶力、預防失智
2013年,美國加州大學以《Neuro Racer》(神經跑者)遊戲為實驗項目,讓一群60到85歲的受試者接受四周訓練,結果發現這些受試者的腦波模型年輕化,也提高注意力和工作記憶上的表現,且效果延續半年,而此次研究結果也收錄在知名期刊《Nature》中。
2017年,英國劍橋大學也找來一群年滿四十五歲的輕微認知障礙者,同樣分為兩組,第一組每星期玩2小時《Game Show》(一款用記憶力把特定圖案放到正確位置的電子遊戲),第二組則不玩,一個月過後,發現第一組的記憶力表現成長40%,第二組則沒有變化。
此外,江順成認為,玩遊戲有五大好處,第一,玩可讓身體運動的遊戲,如在模擬練習場或VR沉浸式遊戲打電子高爾夫,可促進健康;第二,透過遊戲與玩伴互動,可減少孤寂感;第三,可與孫子女一起玩同款遊戲,增加共同話題並連絡感情;第四,透過遊戲場景可回味往事;第五,透過遊戲可模擬人生的未竟之夢,如高空跳傘遊戲等。
科學研究顯示,適質適量的電子遊戲可促進大腦活化。然而,如同飲酒一般,小酌有益身心,但酗酒卻能傷身,所以想透過玩電玩來活化大腦,遊戲時數正是關鍵。若想測試電玩之於大腦的成效,卻不知道要從何款遊戲開始,也不知道一次該玩多久,不彷先從每天30分鐘《超級瑪利歐》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