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蕙容 信託公會秘書長
家裡若有身心障礙子女或家人,無論在身體或心理層面,對照顧者來說往往都是挑戰。所以為有特殊照顧需求的家人擬定照顧計畫,不僅可確保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也可大大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為擬定照顧身心障礙子女的長期計畫,建議可從兼顧財務、照顧與權益等三個需求著手。有照顧身心障礙子女需求的家庭,可先設定「財務安穩」、「長期照護」、「權益保障」三個目標,並以「信託」為核心來串連以一一達成。相關規劃思考建議如下:
建立穩定財源並保障資金安全
「財務安穩」是最顯而易見的目標,也是民眾最關切的重點。這方面需求還可拆成以下幾項子項,本文以「收入穩定」、「財產安全」、「繼承分配」等三項分別介紹,提供合適的信託工具供讀者搭配參考。
首先在「收入穩定」方面,固定薪資收入是建構財務安穩很重要的基礎,且有份固定的工作也具備穩定心理的效果;在薪水收入之外,還可利用信託以定時定額方式搭配風險較低的投資工具創造財源。
此外,保障「財產安全」是為防止財產遭受詐騙或財務或非財務風險損失。建議可與受託人簽訂信託契約,將身心障礙子女設為信託委託人與受益人以保障其自身財產。
最後是「繼承分配」,提早安排身後財產也是照顧女子很重要的一環,包括立遺囑或透過遺囑信託的方式,以生前贈與或利用保單建立傳承規畫也是很好的做法。

可將身心障礙子女設為信託委託人與受益人以保障其自身財產。(圖片來源/freepik)
安排長期照護計畫並結合財務狀況評估周邊資源
「長期照護」是身心障礙子女照護計畫的重心,也與子女本身身障狀況、財務能力與周邊支援的資源息息相關。建議可預先針對以下項目做評估,包括:「是否可獨立生活或需要入住照顧機構」、「照護所需財源可自籌或可申請政府補助」、「照護所需人力或醫療是否有社福機構協助或政府提供資源」。
建議民眾可結合自身財務狀況,多利用信託業者提供的安養信託商品。與信託業簽訂信託契約後,將已參與照護的社福團體或機構納入支付對象,或搭配信託業者異業結盟的長照服務業者,不但可增加選擇也可提升服務品質。另外還可設立信託監察人,以受益人利益協助受託人提供最佳的信託安排。
考量身心障礙子女的權益並建立保障機制
「權益保障」是為身心障礙子女規劃長期計畫裡最常被忽略但很關鍵的一環,與子女身障狀況、法律上行為能力與周邊支援的資源息息相關,對身心障礙程度嚴重影響其法律上行為能力的子女來說尤為重要。
主要涉及身心障礙子女多項個人權益的項目包括:「是否需要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是否有被近親或監護人財務剝削或侵害的可能」、「身心障礙子女身體自主權與醫療選擇的權益」。
若身心障礙者子女已喪失法律行為能力,建議儘早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確認能代當事人行法律行為之監護人或輔助人;再者儘早與信託業者簽訂信託契約並設定合適的社福團體或個人擔任信託監察人,以保障身心障礙者子女的財產權益,杜絕被近親或監護人財務侵害的可能;最後也可透過「信託契約」的安排,將前兩點提到的「財務規劃」「照護資源」一併連結,做成一份兼顧身障子女財務、照護、權益的完整信託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