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開鍘加徵關稅,全球股市震盪不安,不少人擔憂:「我的退休金也放在股市裡,現在跌成這樣怎麼辦?」「住套房了,還能怎麼救?」
先別慌,我想和你分享4個穩住心情、穩住資產的退休理財觀念:
1股市長期向上,短期震盪不用過度恐慌
中高齡朋友都經歷過股市兩次重大衝擊,但最終都回升:
🔹2008年金融危機:全球股市崩盤,美股道瓊指數從14,000點重挫至6,500點,許多投資者因恐慌出場,導致資產嚴重縮水。然而,短短4年後,美股不僅收復失地,更持續創下歷史新高。
🔹2020年冠疫情爆發:全球股市短短幾個月內暴跌30%以上,但疫情緩和後,市場回升速度超乎預期,甚至在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
這兩次股災告訴我們:市場短期會跌,但長期還是會漲。如果當初在低點恐慌賣出,之後只能眼睜睜看著市場回升,卻無法享受反彈的獲利。因此,當市場出現大幅回檔時,更應該冷靜評估,而非衝動做出決策。
2退休理財,不怕市場跌,只怕心態亂
對於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的投資人來說,市場波動確實會帶來心理壓力。然而,真正影響退休生活的,不是市場跌了多少,而是投資人是否在低點割肉,錯失長期回升的機會。
面對市場震盪,應該採取更穩健的資產配置策略,確保自己擁有足夠的安全緩衝,而不是被市場情緒牽著走。
3預留生活費,確保現金流穩定
退休階段的財務規劃,應該以現金流穩定為核心。建議預留至少2至3年的生活費,放在現金、定存或短債基金等低風險資產中,確保即使市場短期大幅波動,也不會影響日常生活開支。
這樣的安排可以避免因市場下跌而被迫賣出投資部位,導致實際損失。當市場回升時,仍能保持資產完整,享受後續的成長收益。
4從「追求高報酬」轉向「穩定現金流」
退休後,投資策略應從過去追求高報酬的模式,轉向關注穩定的現金流收入。例如,定期配息的基金、股息收益穩定的股票、不動產租金收入,甚至安養信託等,都能成為穩定的財務來源。
透過這種方式,即使市場短期震盪,投資人仍能獲得穩定的現金流,不會因市場波動影響退休生活品質。
如果已經套牢,該如何處理?
如果投資部位已經「住套房」,應該先冷靜評估,而不是急於認賠離場。這時候,可以自問以下3個問題:
第1這筆資產是否仍具價值?
如果只是因市場恐慌、政策短期干擾而導致股價下跌,但公司基本面仍然穩健,那麼長期來看,仍有機會回升。然而,如果產業前景發生根本性變化,例如企業獲利能力下降、競爭優勢不再,那麼就需要重新考慮是否應該調整部位。
第2套牢的是全部資產,還是只是部分投資?
如果只是資產配置中的一小部分受影響,整體財務狀況仍然穩健,那麼就不必過度擔憂。當經濟及金融市場動盪時,正是檢視與考驗資產配置是否得宜的時機,如果整體資產過於集中在單一市場或單一投資標的,就需要適當調整,以降低未來風險。
第3目前的現金流是否足夠應付生活需求?
如果資產主要用於退休生活開支,而現在現金流不足,則應該積極規劃新的收入來源,例如增加配息型投資、發展兼職收入或活化不動產資產,確保財務穩健度。
穩健的退休理財,是跌得下來,也站得起來
市場波動無可避免,但真正穩健的退休理財,應該具備抗跌能力,不因短期市場變動而影響生活品質。讓自己在市場風浪中依然有安全感、有選擇權,這才是退休理財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