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林燕卿博士
訪問、撰稿/北兒
性學博士林燕卿,曾任亞洲唯一「人類性學研究所」所長,在性教育領域經營30多年,性學20年、著書20餘本、研究相關性議題發表百餘篇報告,是目前針對兩性關係與性愛研究在台灣最具權威的教授,在多年前開設林燕卿性學講堂,以正確的觀念討論兩性關係與體驗更完美的性愛,甚至對年長者重新喚起性意識與行動,在如今社會逐漸開放的台灣,成為當前最炙手可熱的性學博士。所以在新一階段「性學講堂」即將開課之前,我們特別專訪林燕卿博士,談談新課程有哪些特別之處。
到底什麼是性學專家,跟坊間常聽到的兩性專家有甚麼不一樣?
問:台灣從數十年前就已經有所謂的兩性專家活躍在媒體上,而老師是性學專家,請問兩者差異。在台灣,性學專家有沒有正規的界定方式?是否有相關證照?醫療體系有這一部份嗎?
答: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非常學術。首先我先來談所謂「性學」,在國際間的定位是–使用科學的方法,把所有相關人的資料進行研究,接著從這些研究裡歸納分析出來一般人的「性樣貌」,進行學術的建立與現實的實踐,這才能夠稱為性學。
如果以這個定義來看,現在坊間的性學專家,幾乎都不符合這個條件。很多人以為只要是談論「性」的議題,就可以稱為「性學」專家,其實是錯誤的看法。在台灣,自從「人類性學研究所」成立後,就以性學為主軸來作為訓練,並且給予正式學位,畢業後就成為合格的性學專家。
至於國外有關性這一領域是有所謂的證照,包括性教育師、性諮商師、性治療師等。但是性學這個名詞幾乎就是以專業跟學術為主軸,是根據學歷文憑,而不是用證照分辨,我覺得這個是要釐清的地方。
目前台灣做性治療,原則上是以醫師為主。假如一位原本就具備證照的醫師,再到「人類性學研究所」學習研究,就可以做相關治療,符合台灣的醫療法。
問:那這次老師的性學講堂,就目前手頭的資料來看,談的是感情出軌的問題,首先想要了解的是,在您教學生涯中,您覺得會專注在這個議題上的人,年齡層與性別的分佈狀況?
答:在我開課、諮詢與演講的經驗中,會專注在此議題的人,以三十到五十歲之間的族群為最高,因為這個階段他們都會想要進入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在感情的脈絡裡,人到中年以後,尤其是到四、五十幾歲,肩負的家庭責任加重,同時還有職場上的壓力,但往往忙碌而不常溝通,造成家庭成員只是習慣性相處,漸漸關係疏離,假如這時候身邊出現貼心的人,能夠了解他的難處,以及在工作上可以給予幫助,在這些助力之下,就容易發生「情感移動」的現象(也就是變心)。
此外,有些婦女是因為已經完成生命中的階段性任務,也就是生育子女,孩子長大之後,對於性生活,還有一些身體接觸的親密關係,沒有像年輕時那麼熱衷,當男性得不到滿足,有些人就會用「情感移動」的方式為自己注入活水。畢竟男人的信念跟價值用性去表達的成分是高於女人的。
那該用什麼方法或共同興趣,讓夫妻更多的在心靈與身體上接觸,而且是循序漸進可以更親密、走得更長久,這就是我開的性學講堂想要帶給學員的。
華人在性面前普遍缺乏的學習、諮詢與諮商
問:婚姻真是個很奇妙的問題,想要美滿穩定的維持長久,真的很不容易。當它出現關係裂縫時,亞洲人一般會找好朋友或長輩聊聊,很多人會寄託在酒或酒友身上,可是難道沒有別的辦法嗎?
答:當我們走到熟齡之後,孩子們已經有自己的生活圈,婚姻的重心或黏著劑消失,反而容易出現情感問題,甚至演變到不可開交的地步。在歐美如果關係想維持下去,大概就是會找專家諮商了。諮商不成功,才會轉成分居或離婚。
這跟大部分華人的處理方式不同,大部分華人會先放任問題在一邊,兩人在社會約束下勉強在一起,實在撐不下去了,最後直接離婚,過程中並沒有針對兩人的關係努力修復。其實修復是有方法的,而不是一旦發現對方有情感的移動,我就不要這個關係,直接選擇離婚,再去找下一個人,如果是這樣,就算換到下一個人,也不一定會一起走到老。
在我們的研究裡,感情再好的夫妻,還是有可能情感移動,只是發生比例不會那麼高,可是還是有機會。如果在你的人生過程裡,每一次對方情感移動的時候,就把婚姻丟在一旁。最後等到真的老年了,既沒有什麼賀爾蒙,也沒有性功能了,只好乖乖地變成一個被閹割的人,沒轍的留在家裡,仔細想想,還真是一段很悲慘的過程與人生。
滿足人生的性與愛是要學習的
問:根據老師前述的說法,婚姻的風風雨雨是凡人所難避免的,可是有心追求幸福的人生還是有辦法,那我們可以尋求哪些協助呢?
答:近期我所舉辦的「性學講堂」以實際案例講解為主,很容易讓你遇到或發生感情/性愛的問題時,有一個方向可以依循。另外,像「性圓療程」是由一群「人類性學研究所」的專家學者所組成,提供可預約的諮詢與諮商服務,這也是很好的管道。
其實建立婚姻或兩個人的親密關係不易,來自兩個不同家庭與環境的人相處久了難免會有問題,這時就是敞開胸懷尋找專家協助的時候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