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演出,來場下午茶,聊聊方才欣賞的節目有什麼樣的心得。
「剛剛那段我覺得應該是要談他們韓國的生活,少年仔你覺得咧?」、「她們跳舞那段讓我想起年輕時候跑迪斯可的快樂」……正在討論演出內容的是一群最多相差七十歲的「忘年之交」,我們所在的地方不是安養中心而是──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2014年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更名為國家兩廳院,成為北部重要的國家藝文場館中心,緊接著,2016年位於臺中的國家歌劇院全區正式啟用,從北至中,兩座國家級場館陸續上路,臺灣整體的藝文能量開始加速累積。
在這過程中,南部對於國家級藝文展演場館的需求聲浪也隨之而起,因而促成了2018年,座落於高雄,一座服務於南臺灣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下簡稱衛武營),正式開館。
衛武營:我們要成為「每個人的藝術中心」
然而,作為一座場館,除了端出目不暇給的節目拓展民眾對於藝術的想像力和參與之外,更深入地說,「出生」於高雄,卻不只以高雄作為藝文推展的衛武營有個非常與在地同鼻息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你我的藝術中心」。
「成為你我的藝術中心」是一項聽起來多麼理所當然,執行起來卻絲毫不輕鬆的目標。英國曼徹斯特的惠特沃斯美術館,曾邀請年長男性共同策展呈現《英國年長男性社會藝文參與研究與展覽》,當時這場計畫也是立基於美術館給自己的任務是「成為一間有用的美術館」,透過藝術去關注社會上來自不同性別、族裔、年齡、性傾向、社經背景等人們的需求。
回到臺灣,在衛武營開館的2018年,正巧臺灣正式越過了高齡社會(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4%是「高齡社會」),朝超高齡社會前進。一座屬於每個人的藝術中心的成立,正恰恰好回應了此刻的現狀與未來。
超高齡社會來臨!表演藝術助你一臂之力!
在籌備期間,除了硬體與軟體的準備,衛武營很特別地加入了「面對超高齡的臺灣,我們能用表演藝術做些什麼?」的思考。
「我們希望透過藝術及社會參與,減少臺灣長者的就醫次數、減少藥物服用的數量,甚至降低晚年疾病的影響」
對於從小到大,藝術永遠是段考前第一堂被數學(或物理等)老師借走的課-不是美術、就是音樂,更別說以前課程根本沒有表演藝術的存在,究竟該如何讓現在的臺灣中老年人與所有會變老的人們,拾回藝術參與的能力?
甚至更明確的說,如何觸及創意高齡(Creative Ageing)的本質──「喚醒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同時用藝術回應社會的需求與趨勢?
當連鼓勵相同世代的藝術參與都很困難時,衛武營膽子很大,看得更遠、想得更深,一開始就直接跳入跨代的表演藝術參與!
籌備琢磨好一陣子後,自2016年開始,以表演藝術為媒介,嘗試跨世代藝術欣賞同時促進彼此互動的──〈藝術對話 世代交流〉計畫就這麼成形了。
最初是由長照系學生與樂齡大學長者開始,2018年則是戲劇系學生與老年公寓住民的結合。
今年(2019)計畫邁入第三年,參與者由科技大學學生(含括電子工程系、工業工程管理系、模具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等)與老人基金會成員組成,衛武營安排他們共同欣賞由韓國舞蹈家安銀美所帶來的〈跳舞ㄚ嬤〉,以及臺灣馬戲團隊的〈一瞬之光〉。
這群年紀最小18歲、最長89歲的「跨代之交」相會於劇場時,究竟會產生什麼火花呢?
〈待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