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范毓雯
台灣社會對於生命教育的探討越來越開放,從政策、醫療以及教育各層面都有新的觀點引進與推動,特別是在活著的當下能與家人朋友「好好告別」這件事,可說是大眾普遍接受且期待如此的想法。繪本亦從多元角度呈現生命教育議題,用溫柔的語言開啟重要的探討,一起來看看兩本既趣味且溫暖的生命教育繪本故事。
你曾想過自己的墳墓,要做成甚麼樣子呢 ? 或者根本不需要有墳墓,因為你可以選擇海葬、樹葬,一切回歸大自然,《爺爺的天堂筆記本》中的爺爺離開了,他留下的筆記本「死掉之後,該怎麼辦呢?」被孫子看到,裡頭記錄著各種爺爺對死亡的看法!
像爺爺對自己死後墳墓的想法,他希望家人可以幫他蓋成長椅型的墳墓、寫著很多謎語的猜謎型墳墓、可以吊單槓型的墳墓、可以拍紀念照的墳墓、大型溜滑梯的墳墓……。爺爺的筆記本中,也記錄著自己要去天堂的裝扮,這位爺爺走的是登山風,他會帶望遠鏡和書本,穿習慣的鞋子,背包裡有OK蹦、照相機、巧克力,爺爺甚至還想到要準備給神明的酒、很難拚的拚圖等見面禮,可見這位爺爺是設想周到、心思細膩的老人家!
英國臨終關懷醫生曼尼克斯(Kathryn Mannix)曾說:「很多時候人們不知道如何談論死亡這個字眼,所以乾脆緘口不言。結果大家在面對親人死亡時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死亡到底多近多遠?」其實我們也可以如同繪本中的爺爺,將自己對死亡的各種想法,包括醫囑、遺囑、後事安排想一想再寫下來,或者跟家人告知與溝通。有時候提起死亡,多半時候可能會得到:「呸呸呸,烏鴉嘴。」將死亡視為不吉利避談。其實,明天先到 ? 還是無常先到 ? 我們都不知道,談死亡,真的那麼難嗎 ? 真的需要無常到來,才在驚慌失措的時候面對,來得及嗎 ? 談死亡,就非得那麼沉重嗎 ?
在本書作者吉竹伸介的眼中,談死也可以很詼諧、溫暖。假想自己死後,會希望家人幫自己做什麼紀念品呢 ? 吉竹伸介筆下的爺爺,希望變成爺爺紀念拉麵、爺爺紀念電影、爺爺紀念樂園,離開的爺爺想念家人時,他希望可以變成月亮、變成街上隨手可得的面紙、變成浴室的洗澡椅,這本繪本的文字非常的口語化,就像日常對話觸動人心。整本繪本的圖像以簡單圓潤的線條,塑造出爺爺的可愛形象,冷色系的藍色與暖色系的黃色穿插,讓人閱讀清爽輕鬆。
當我們面對所愛之人離開的時候,一定會有悲傷與思念的感受,不敢想像沒有他們之後的日子該如何度過?《爺爺的天堂筆記本》就是爺爺留給孫子和家人一種安慰和放心,一種看待死亡的另類角度。另一本《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是一位母親假想自己離開之後留給女兒如何繼續生活的「人生指南」。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是母女合作的作品,文字由母親蘇西・霍普金斯撰寫,圖畫則由女兒哈莉・貝特曼繪製。
這位母親非常幽默,她希望女兒第一天可以做份法士達+很多很多洋蔥,伴隨洋蔥的刺激,剛好就不斷流淚吧,思念之淚,顆顆都如寶石般珍貴,當然,感受不是大哭一場就會好多了,母親還建議女兒,此時還需要一杯威士忌。
時間來到第七天,母親希望女兒可以將她下葬。葬禮中要播放《讓它走吧》、《彩虹彼端》這兩首最愛的歌,要土葬在風景優美的鄉下空地,可以腐爛,可以長小蟲,母親她通通不介意。這些事情如果在我們健康時先和家人討論、安排,當那一刻到來,一切都能平順安穩處理。
「好好的繼續生活」是《爺爺的天堂筆記本》和《我離開之後》想要告訴讀者的訊息。因為,每個人有一天都會離開,假如能和家人溝通討論自己的期待,或寫在筆記本上,都是圓滿的事。《爺爺的天堂筆記本》中的小男孩也想學爺爺一樣,寫一本「死掉之後,該怎麼辦呢?」這也讓小男孩想到,與其想著上天堂的事,更重要的是現在,把握當下,精彩地活著。死亡,並不會帶走一切,珍貴的回憶與愛會被留下來,如同一條長河,將彼此連在一起,繼續人生的美好旅程。
※若您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加入【後青春繪本館】臉書社團,一起交流熟齡繪本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9396606797894/
作者/范毓雯
一個喜歡和貓咪窩居在家裡的文字工作者,喜歡書寫、畫畫、看繪本、喝咖啡、到處晃晃,也喜愛用「大人的眼睛」和「小孩的童心」來創作文字和圖像,曾出版過童書《苦難中的微笑》、《治安守護神》、《動物好朋友》等書,希望大小朋友們都愛上繪本,時常和心裡的小孩對話,在繪本世界裡開心、成長、豐富生命!
延伸閱讀:
自己的棺材自己做!紐西蘭俱樂部陪你積極面對死亡、學習微笑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