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識朱全斌是因為他是韓良露的先生,隱身在熱情外放的太太身邊多年,始終扮演稱職的伴侶和綠葉,三年前,韓良露的離世,讓朱全斌明白此生接下來的功課,是如何活得更深更廣,從「共我」走出「新我」,朱全斌也漸漸擦亮自己的品牌。《安可人生》專訪朱全斌,談他的轉變,談從兩個人到一個人。
Q:您在《謝謝妳跟我說再見》書中談到「原我」、「共我」、「新我」的概念,經歷過兩人時期的共我,您覺得自己的「原我」和「新我」有何不同?
A:我和韓良露來自很不一樣的家庭和成長環境。她很熱情、熱心,很勇於分享和表達,對朋友來說很有吸引力。但她內在其實有很安靜的部份,可以自己跟自己作伴。我看起來不像她這麼熱情,但內在,我又不如她安靜、能自我相處,對內、對外,如何靜心、如何跟別人連結,三十年的共我相處下來,我都有跟她學習到。
另一方面是,我可以把過去在共我時期,放掉的部份找回來。現在很多事情,不用考慮兩個人,兩人在一起時,很多事情要共享,難免有勉強自己的時候。現在,除了一些老朋友回來了,也交了不少新朋友,我比以前懂得表達,願意和別人分享。把以前放掉的找回來,又把從她身上學到的內化,整合成了全新的我,也就是「新我」。
「共我」一定會經歷磨合的過程,如果一昧否定對方的種種,沒有彼此學習成長,也不會產生「新我」,有些伴侶發現合不來就分開,又回到了「原我」。
Q:您跟韓良露是個性互補、興趣相投,很多夫妻卻可能在婚姻、家庭關係中漸行漸遠,到退休的時候,更多兩人相對無語的場面,夫妻關係如何經營、維持?
A:關係的經營,不能等到退休之後,已經來不及了。還在職場的時候,就應該把關係經營當成一件工作來做,要排到時間表裡面去。這樣才不會一退休後,覺得跟對方相處很累。如果退休才要經營和磨合,會很痛苦,比年輕時更難,人年紀大了,更不願意去配合他人。
我看到很多夫妻伴侶,走到後來,變成各過各的。他們有各自的工作、專業領域,興趣嗜好也不一樣,又有各自的朋友圈,「共我」結合不起來,漸行漸遠。小孩長大離家後,進入空巢期,對彼此的關係更是考驗。
人在一起要長久,要有共同的興趣嗜好,更重要的是價值觀。不是任何兩個人在一起都可以形成共我,如果可以形成的話,是非常幸運的事情。
Q:我們發現退休族群中,積極參與社團、走出來學習、結交新朋友的以女性居多,男性離開職場後,活躍度遠不及女性,您的觀察也是如此嗎?如何鼓勵男性退休後走出來?
A:首先,人一定要有好奇心,要有自己的興趣。
社會對男性在事業上的期待,還是遠高於女性,因此男性對工作的看重和投入程度也高過女性。男性為了承擔各種責任,可能從事不符合自己內心熱情的工作、內容,在自我興趣的探索和發展較弱。還在工作時,就要開始培養自己的興趣,退休後才來找興趣,有些晚了。
女性向來比較擅長表達,善於連結。退休後,也比較能自處,跟朋友相約聽演講、讀書、喝下午茶。男性年輕時的共同活動多是打球、喝酒、打牌之類,男生的關係裡面有種競爭性,常比來比去、糗來糗去,看似很親,其實缺乏內在的溝通。因此很多男性在情感方面,很依賴另一半,因為同性朋友不懂如何安慰。
很多人說在職場上不能同時做自己,大家都把社會我、職場我,比重放得太重,只要三分之一就好,很多人放成五分之四。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跟自己內在對話的習慣,每個人身上都有陰性和陽性特質,如果太排斥陰性特質的發展,會和內在的自我越走越遠。
Q:您在書中提到,因為經歷過一些長輩們的離世,像是事先接種過了面對死亡的疫苗,才能用比較堅強的態度面對愛妻的往生。關於告別,我們能做怎樣的心態調整和練習?
A:首先,要接受生命都是有盡頭、人的壽命是有限的這個事實。重病患者,在生命末期的生活品質是很差的,不要只想著延長生命就好。生命的品質比量來得重要。
所以,不要把時間都用在尋找良醫妙方、相信會有奇蹟這方面,除了把握時間多陪伴、表達謝意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後事、心願,需要交代和溝通,很多人留有遺憾,覺得沒有好好告別,就是因為之前避談或來不及談到這些事。
生命無常,有時候親友是意外離世,這提醒我們,平常更要好好去相處,累積快樂的記憶,不管哪天離開,遺憾都會比較少。
當初韓良露發病,癌細胞轉移,我便如實告訴她,她雖然傷感,但也勇敢接受,最後一個月,她把所有想法都和我溝通,已經沒有任何遺憾了。活得久不代表比較好,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深度和廣度,韓良露都達到了,她五十七年的生命已經非常精彩。
跟親人告別的習題就是愛的習題,當親人離開時,我們必須要好好地告別,讓他們能夠沒有牽掛,帶著家人的愛與祝福離開。
Q:往後一個人的日子,有什麼計畫?想如何過一個人的生活?
A:韓良露離開後,我寫了兩本書,裡面有很多回溯、反省、分析,我一定要總結前面日子的意義,才能去過後面的日子。某部分的她也已經內化成我的一部分,繼續活下去。
除了繼續幫韓良露出書,我也拾回寫作的興趣,已經開始構思下一本書了。我也在思考退休生活,未來就是要做心裡面一直想做的事,除了寫作,還有畫畫、攝影等。
Q:有可能再過兩個人的生活嗎?
A:我不會排斥,也不會刻意追求,順其自然。我已經擁有過30年兩個人很好的日子,沒有遺憾了。現在要學習的是,如何過好的一個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