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1990年代起,開始發展自製的工具圖鑑書籍,培養了一批相當於西方博物繪師的精密繪圖人才,其中,專業博物繪師黃崑謀(1963-2008)因緣際會,曾與國內十餘位頂尖學者專家合作,作品量多質精,是台灣非常難得優秀的專業博物繪師。
1963年出生的黃崑謀,擅長的題材與畫風極為多元。他就讀復興商工時,天份加上比他人更多倍的努力,養成其扎實的基本功。畢業後進入宏廣動畫公司,歷練出更精湛的畫技,任何題材與風格都可游刃有餘。1998年加入遠流台灣館團隊擔任繪圖編輯,透過各領域書籍的製作,持續磨鍊作畫技巧,難能可貴的是每一個知識主題他都全力投入鑽研,並且身體力行、隨時觀察記錄,不斷琢磨表現手法。
2008年,黃崑謀突因心肌梗塞英年早逝,短短10年之間竟累積超過500幅精彩作品,分散於18本圖書,主題涵蓋台灣的昆蟲、魚類、蕨類、野菇和古建築等,為台灣留下最豐沛動人的視覺文化資產。
臺北市文化局副局長李麗珠表示,她對黃崑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台北建城120周年時所出版的《台北古蹟偵探遊》一書,書中全數的圖都由黃崑謀精心繪製,「這部作品我到現在仍愛不釋手,一直珍藏著。」
許多與黃崑謀合作過的學者專家不約而同談到其作畫的特色是:優秀的美術訓練、驚人的觀察力,以及比常人更多的耐心。對所要描繪的對象,不管是自然界的動植物或人文景觀,黃崑謀是將其內在神韻以及外在特徵與環境生態一起呈現。為了這個意圖,他常蹲在繪畫的主題對象前面,日夜早晚觀察,從表面的形態不斷的觀看,進入深層的自然體驗。對昆蟲、植物如此,建築也是。
太太陳寶貴說,原以為作畫時有照片參考就好,但黃崑謀的每一次創作都會融入到家庭生活裡,總會帶著全家人一起外出觀察、勤跑田野。「畫古蹟時,全家人會一起到總統府;畫昆蟲時,家裡也養了一堆,連冰箱裡都是蟲的屍體;畫魚時,我們全家則往漁港出發。」
在畫昆蟲時,因為要傳神地將觀察的對象精準地表現出來,和黃崑謀從合作變蟲友的昆蟲專家張永仁說,每當到出版社和編輯開會後,就會繞進美編的工作區拜訪黃崑謀,「他會從畫桌底下拿出一罐罐、他飼養的寶貴幼蟲秀給我看。」他驚奇地說,「他幾乎變成蟲痴,養得好多蟲我見都沒見過。」
曾和黃崑謀合作的古建築專家李乾朗也說,黃崑謀的觀察能力相當細膩,可說具有獨特的「慧眼」,在當時無人機還未發明的時代,他就能用鳥瞰的角度來表現,將建築物最佳的面向呈現給讀者。他會連一處古蹟邊緣的一面牆一顆樹也不放過,這就是要求精準的科學繪圖精神。
另一位與黃崑謀合作過的植物學者、蕨類專家郭城孟也稱讚黃崑謀,「他好學、有耐心、對蕨類的觀察細膩,他的畫作就是最好的認識蕨類的參考工具。」而對黃崑謀的作畫能力讚不絶口的生態學家趙榮台博士表示,「在計畫和遠流合作出版時,編輯覺得蟑螂、跳蚤對多數人來說實在噁心、上不了檯面,但最終是黃崑謀解決了這件事情,他畫的蟑螂美美的、一點也不噁心,而且好像蝴蝶。」
黃崑謀致力於博物繪的創作,是十分珍貴的資產。「盛放華麗島—博物繪師黃崑謀原作特展」收錄了精采手繪原作,不僅看得到黃崑謀的原作,更將其博物圖繪的科學教育意義呈現出來,彰顯了台灣豐富的生態資源。
展覽期間並於中山堂三樓台北書院舉辦「科學與藝術的交會」系列講座,邀請李乾朗、郭城孟、張永仁、黃一峯四位各領域專家演講,引領大眾從更多元面向,進入博物繪的世界,體驗華麗島嶼豐富有趣的知性內涵。
【展覽訊息】
- 展覽名稱:盛放華麗島-博物繪師黃崑謀原作特展
- 展出時間:2018.3.31-6.9 每日上午9:30-下午5:00
- 展出地點:臺北市中山堂二樓展覽室(北市延平南路98號)
- 活動網址:http://www.ylib.com/activity/20180331Formosa/
【活動講座】
主題「科學與藝術的交會」,中山堂三樓台北書院(北市延平南路98號)
- 4/22 (日)下午2:00至4:00 張永仁(昆蟲專家,生態攝影達人)談「昆蟲生態攝影與繪圖」
- 4/28 (六)下午2:00至4:00 郭城孟(植物學者,蕨類專家)談「走進生態博物繪的世界」
- 5/ 5 (六)下午2:00至4:00 黃一峯(自然觀察達人,自然野趣創辦人)談「你也可以是博物繪師」
- 5/12(六)下午2:00至4:00 李乾朗(古建築專家,台藝大古蹟藝術修護學系教授)談「漫談建築圖解的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