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面向,是整個人類歷史足跡的呈現!年輕時我就經常逛書店、愛看書,也從而成為生活風格類的作家,對我而言,書中的內容是一種傳遞哲理的符號組織,對找不到生活答案的人來說,走回書中的世界,往往是找答案的最好方法。
現在常聽很多人說,E世代的來臨,看書跟買書的人越來越少了。其實不然,我自己也算是網路重度使用者,但我還是會買書,跟著書中的世界去旅行。說個例子好了!我在上海待了幾個月,因為沒什麼事,加上天氣冷,白天睡太多,晚上睡不著。半夜透過手機在大陸的騰訊視頻上找到了一部一直想看還沒看的電影,是許鞍華導演執導的女作家蕭紅一生的傳奇。
我在安靜地夜裡看完了有點類記錄片的電影,說悶也不會,就好像看一本記錄著大時代人物故事的傳記。我感動於她那股寫作的熱勁,儘管面對生活很多困境,依舊持續,甚至最後寫了一部非常出名的著作【呼蘭河傳】。書中描述著她在東北哈爾濱西北呼蘭河小鎮的童年生活,把生活的味道描述的異常動人。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馬上上網訂購了這本書。這就是我說的,有些感動還是得依靠書中的文字魅力,這種獨特且個人的寫作魅力,並非網上一堆推文所能取代的。而書店的功能也逐漸多元化,可以喝咖啡,買文具,辦講座,甚至是社交場所,也可以是一座城市的最佳風景。如同來台北,就要去一下敦南誠品一樣。
上海有家非常出名的書店叫「鍾書閣」,就是以中式書閣的裝修來讓喜歡看書的書蟲們聚集。它位於上海市浦西靜安區芮歐百貨4樓,剛好在地鐵上面,變成了一個方便抵達的書店,當然也是很多大陸作家們爭相舉辦簽書跟粉絲見面會的場所。操作方式跟台北的誠品信義店類似,但規模還是沒有誠品信義店的大。
不光是「鍾書閣」,大陸的「方所文化」跟「言几又」等,甚至是傳統的新華書城或大隱書店,都慢慢地在朝這樣的方向前進。如果說,E世代讓大家變得不想買書看書,只仰賴網上追索的支字片語,那這些出版團體為何要處心積慮地在大陸各大城市擴點?!而且都是選在地點非常厲害且有商業競爭力的購物商場?
蘇州誠品的影響力,開啟了大陸書店經營的新模式,更讓大陸掀起了一股強大的文青風。這點在台灣也是,80跟90后的年輕人屬於新生代的文青,他們主宰了某種程度的消費力,也是台灣小確幸的小資主流。這點從兩岸的消費市場來說,是完全沒有違和感的。所以大陸年輕人來台旅行,誠品跟松菸華山都是必逛的。
連喜歡的作家都類似,像日本作家東野圭吾跟夢枕糢,因為電影「解憂雜貨店」以及陳凱歌導演執導的「妖貓傳」而更受到讀者的青睞,甚至讓更多原本不是她們的讀者的人認識到他們的寫作風格。在大陸,「解憂雜貨店」火到還請大陸一線演員重新演繹拍成電影;另外,「妖貓傳」則帶動了人們對大唐盛世的了解,帶動了購買唐詩註釋讀本,甚至出現精裝的唐詩讀本,造成網上搶購一空。
延伸閱讀:
55歲學寫小說、63歲獲芥川獎 日本主婦若竹千佐子的圓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