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鄭若珣
《機車媽媽》是作家楊富閔和繪者周見信的合作作品,敘述一對媽媽和兒子,因為媽媽的新學習,產生相互交流的一段感受。故事中的媽媽為了想回家探望父母,必須開啟一段新學習——「騎機車。」媽媽雖然成功的考到駕照,還是不敢騎太遠,並總想要藉「繞繞」的藉口,拉著兒子一起壯膽練習。
那一天,媽媽終於要完成一直以來的宿願,騎機車去菜市場採買,再回家探望年老的父母。而這個小兒子,被媽媽連鬨帶騙的,一同被拉去進行這場媽媽的人生「壯遊」。在一段曲折逗趣的神奇過程後,終於平安的到達外婆家,而這一段脫離日常的童年記憶,隨著媽媽騎機車技術的逐漸熟悉,母子兩人回歸自己的軌道後,不復出現。
從母子倆人間的微妙互動,可以看見母親心中的微微不安,而這段特殊的時光,也讓母子兩人有一種錯位交換的情境。兒子體會到媽媽也有「思家」的心情,對媽媽有一種同為「人」的體會,媽媽重新回到學習時的不安心情,又像孩子一般不安、無助。相互對照、層次細膩的生命經驗,輕巧的在故事中點出。
「媽媽自己去就好了啊 可是媽媽一個人騎車…」
「我覺得媽媽還是待在家裡就好了,可是,外公外婆的家,本來就是媽媽的家。」兒子對這件事的想法帶著對媽媽的體貼,讓這本繪本脫離了母子關係的慣常單向,凸顯了媽媽母職外的身份,而讓故事更多了些思考的溫度。
從《熱天的時陣》到《機車媽媽》,可以發現近來的鄉土繪本有一些敘事的改變,鄉土不全是對童年純真的追想感懷,更多了日常生活的平實體驗。故事敘述的語調帶著一種反身觀看、參與其中的味道,回憶是幽默溫暖的,並有童年記憶似真似假的魔魅。畫面中可以看見對臺灣熟悉街景和在地植物的溫柔凝視,地方節慶也在生活環境中,成為故事發生的舞台。讀著這些記憶中的場景,容易勾起生命經驗中,從語言和傳統來的共感關係。本繪本以雙語處理,因此在唸讀的時候,若是以台語文發音或更能帶入故事的語感,產生另一種接地氣的感受。
在這本繪本的圖像敘事中,又長又蜿蜒的道路成為統整故事的重要暗示。從考駕照場地的道路,到穿越真實的街道,再到蜈蚣陣擺出的長長陣式,母子穿梭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一同面對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共同體驗在迷陣中毫無頭緒,剎那間又豁然開朗的感受。機車與蜈蚣陣的轉動感、道路與迴圈的律動感,最終,這段經歷就像封閉但不斷行進的迴圈,成為一段收藏在深處的童年記憶,在內裡的家鄉風景中,不斷奔馳。
重新學習對長輩來說,需要一點輔助的陪伴力,若是身旁能有親人對長輩的勇氣提出應援,是一種美好。那樣一段特殊的日子,能看見親人有別於平日的面貌,而這段回憶,也將成為一份送給彼此的生命禮物,銘刻在記憶中,繼續陪伴彼此同行。
※若您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加入【後青春繪本館】臉書社團,一起交流熟齡繪本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9396606797894/
作者/鄭若珣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現從事文字寫作、圖像創作與視覺設計。居於綠意盎然、生命豐沛的臺東,讀讀繪本、想想世界,在波濤拍打海岸的潤石聲中,過平靜簡單的小日子。
FB:晝書/夜畫。寫日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