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影響老年生活品質的肌少症

台灣銀髮族肌少症的盛行率是3.9至 7.3%,隨著人口老化速度逐漸增加,罹患肌少症可能造成失能、使得生 活品質下降,以及增加死亡風險。(photo by Pixabay )

我有一位學員,是剛從國中退休的50多歲女老師。她當初走進教室,要做「伏地推撐」的動作時,完全無法把自己的身體撐起來,我只好改請她做瑜伽的「蛇式」,讓雙手靠近身體、大腿貼地,讓上半身可以勉強撐起來;做「棒式(平板撐)」時,她的膝蓋完全無法離地,一離地就會倒下來。我細問她平時的活動狀況,才發現她非常害怕上下樓梯,曾經在下上樓梯時,摔倒過兩次,在電梯不普遍的國中校園裡,她的行動力十分受限,就連上下公車,都必須拉著扶手,行動緩慢,經常被公車司機罵;跟著我上課半年後,她上下樓梯不再擔心受怕,甚至可以追公車了。

還有一位年約80多歲的珍姐,每天早上起床都很困難,必須在床上躺很久,慢慢挪動臀部,用手輔助才能慢慢起身,而且一起身就要穿戴護腰,否則非常難以下床。後來,經過1週3次的課程訓練後,她現在不用穿戴護腰了,每天起床也輕鬆自如。

這兩位學員的身體狀態,其實就是「肌少症」(Sarcopenia)的行為表現,如果沒有早期發現與治療,身體很容易沒力而增加跌倒的機率。根據2010年歐盟「肌少症工作小組」提出的診斷標準有二:

1 肌肉質量減少

2 肌力減弱或行動能力變差

伴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目前台灣銀髮族肌少症的盛行率是3.9至7.3%,隨著人口老化速度逐漸增加,罹患肌少症可能造成失能、使得生活品質下降,以及增加死亡風險。而且,肌少症可不是銀髮族的專利,有越來越多的中年族群也提早得了肌少症,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坐辦公室的族群,核心肌群很少被用到、被鍛練。如果你平時沒有運動習慣,過了40歲之後,每過10年人體的肌肉量會減少8%,70歲以後則以每10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

■肌少症帶來的影響

 

【日常動作的進行都需仰賴有力的核心肌群】

剛來上我課程的長輩,最常聽到他們有以下狀況:

1 起床困難

2 長期腰酸背痛

3 上下公車和樓梯都必須靠手部的力量拉提

4 不敢坐矮凳

5 蹲坐馬桶後起身困難

這些動作對年輕人、中年人來說輕而易舉,但對長輩們而言卻很吃力,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行動。很多時候,大家都以為是膝蓋退化而導致身體沒有力氣,所以一直找醫生治療膝蓋痛的問題;或發現年長的父母無法坐矮凳時,子女就改買高腳椅,讓父母就座比較方便,但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訓練長輩們的「核心肌群」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常常有人問我:「老師,我年紀都這麼大了,還可以訓練肌肉嗎?」我都回答他們:「當然可以,只要你肯訓練,都有機會的。」人體的細胞是在臨終失去生命機能後才會停止細胞分裂;如果要增加肌肉纖維,就必須利用一定強度的肌力訓練,才能刺激肌肉再生,試想看看,平常你讓細胞都處於輕鬆安逸的狀態,它怎麼有機會生長呢?加上年齡增長後,因為荷爾蒙的變化,的確會讓肌肉生長的速度變慢,所以才更要運動!即便肌肉量增加的速度有限,但有長期運動習慣的人至少能維持住肌肉量,並且減少體脂肪,不再有沉重的大肚腩。藉由運動,讓肌肉比重逐漸增加,對於很多患有肌少症的長者來說,就足以改善平日的行動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如果願意長時間投資健康存摺,多些健康年歲能遊山玩水或含飴弄孫不是更好嗎?

為了更精準地了解長者透過肌力訓練的身體變化,在這些年來的課程教學裡,每隔3個月我都會利用「InBody身體組成分析儀」,追蹤學員們的肌肉量與體脂變化。我有個學生是55歲的退休公務員,她以前擔任會計主任時得久坐辦公室、運動機會不多,退休前的骨頭密度是-2.0,肌肉量是16.9公斤;跟著我上課4年後,骨密度為-0.3,也就是增加了1.7,而肌肉量變為20.6公斤,增加了3.7公斤,證實身體機能的改變不會因為年紀增長而停滯,這是我時常勉勵學生的個案之一。

面對銀髮族的肌力訓練,我追求的目標不是要讓這些長者成為超級運動員,訓練出肥碩的肌肉,而是「以安全為前提,溫和有效地訓練,維持住一定的肌肉量」,才是最重要的。

說了這麼多關於肌力的重要性,感覺有點抽象嗎?不曉得大家是否知道自己的肌力和肌肉量呢?不妨先填寫看看右頁的量表,不分年齡都可以做,若分數超過4分,就代表可能已經有肌少症的徵兆,需要多多留意了!

■不同年齡對應肌肉量遞減

(原始資料來源:玩轉健康 https://www.facebook.com/FunWellness.tw/posts/2019378461463678/)

■肌少症自我評估量表

 

(原始資料來源:亞洲肌少症共識會(AWGS)2019年版)

本文摘自境好出版社之《核心逆齡 節拍超慢跑

《核心逆齡 節拍超慢跑:徒手慢養好肌力,幫你去油肚、解疼痛、降三高、增加骨密度與代謝力,抗老化擺脫肌少症!》

作者:徐棟英

出版:境好出版社


延伸閱讀

如何同時減重又激勵大腦 ?

熟年時尚|走路也是種時尚,日走萬步促進健康,但你走對了嗎?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