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高齡及「這些族群」可避開湯圓危機!營養師教你怎麼吃、怎麼做介護湯圓

營養師鐘子雯建議冬至時節是溫馨的時刻,如果不放心外部買的湯圓,可以自行製作。左為豆腐湯圓、右為塑型湯圓。

文/安可人生編輯部、照片提供/鐘子雯

2023年12月22日節氣已到冬至,此時節氣溫也是十分寒冷,根據陰陽五行的說法「冬至一陽生」,一元復始後陽氣就會逐漸回升。冬至在節氣中是較為重要的,台灣民間習俗會在冬至當天吃湯圓,象徵一年圓滿、豐足。

冬至又稱「冬節」,象徵著家庭圓滿和團聚,也是華人的傳統習俗,但對於中高齡者由於其咀嚼吞嚥變得較為困難,子女擔心吃湯圓容易噎著;糖尿病及高血糖、高血脂的慢性病人,擔心吃完血糖、三酸甘油脂過高,如何能跟著家人們一起在這充滿團圓節氣,體會吃湯圓的溫馨畫面。營佳營養諮詢顧問中心營養師鐘子雯特別提出幾點建議,也教導大家如何幫長者煮出一道美味的湯圓。

就原料成份來看,首先,湯圓本身就是糯米製作,高黏性且在腸胃結構下較不易消化,加上煮好之後軟度很軟,吃的時候相對不需費力去咀嚼,容易變成一坨一坨有黏型的不自覺被吃到胃裡,對胃的負擔相對比較重,吃完會有種肚子漲漲的感覺,也吃不下其他東西。

為了避免整餐以湯圓為主而造成胃的負擔及不舒服的狀況發生,鐘子雯建議,吃湯圓時可以加一點不同顏色的蔬菜,或是如雞肉、絞肉、豆腐或海鮮等配菜一起吃,藉此可以減少糯米吃的份量,也可同時吃到不同食物的營養成份。

如果是要當正餐,建議煮成鹹湯圓加上配料,如果是當作飯後甜點來吃,就需控制份量多寡,因晚餐吃完就已經幾乎是八分飽或是全飽的狀態,加上晚餐吃玩也很少會起來大量活動,此時較容易有胃謅鄒(台語)、胃酸過多甚至胃食道逆牛的狀況產生,還是建議可以白天吃湯圓,吃完後去散步讓腸胃蠕動消化一下,對身體負擔會較小,相對會比較適合。

慢性病族群留意湯圓成份比例

至於談到本身有糖尿病、腎臟病或三高的慢性病族群,在吃湯圓時就要格外留意成份比例,例如糖尿病患者,因糯米本身就要跟飯一起做碳水化合物的計算,如果當餐有吃到湯圓,那麼飯的比例就要吃得少一點,建議飯跟湯圓一起搭配就是平常的飯量,餐後就不要再吃水果了。

如果餐後又吃了湯圓,就必須增加飯後的運動量,藉由運動代謝消化,才能避免血糖升高的問題;對於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比較高及腎臟病的族群,由於湯圓的餡料油脂比較不高,吃二到三顆湯圓對身體負擔不大,所以可以不用過於限制太多。

食在好困難,咬不動吃不下是高齡者最大的生活煩惱之一,如何為家中老人家備餐,鐘子雯提到,對於年紀較大、牙口不好的長者,如果發現長者平時咀嚼較沒力氣,吞食也較不順的情況,意味著其咀嚼吞嚥能力相對較差,吃湯圓就要特別留意安全性。

由於湯圓有黏性,要避免長者吃的時候噎著,還有包餡料的湯圓有時外表摸起來是溫的,但有可能咬下去時被餡料燙到,建議長者在進食時,子女要特別留意,最好是全程在旁伴隨,確定湯圓溫度冷卻可以適口,或許可以協助將湯圓切成小塊狀,並且長者沒有一次塞太多塊入口。

鐘子雯特別提醒,如果長者吃的時候精神狀況不佳,可能會有睡著或是體力不好嚼氣來沒力氣的狀況,此時建議就避免讓長者食用,以保護其安全性。

減少糯米成份的豆腐湯圓

冬至時節是溫馨的時刻,如果不放心外部買的湯圓,建議可以自行製作,若是家中長輩平常可以吃魚、炒蛋,表示咀嚼狀況還不錯,坊間特別設計給長者的豆腐湯圓,其作法是嫩豆腐跟糯米粉比例1:1,各約300克,揉成一個大麵糰,然後依照平常做湯圓的作法,捏成小顆湯圓狀,此種食材可以讓長輩減少糯米成份,讓胃的負擔少一點。

豆腐湯圓

打成泥再塑型的介護食湯圓

但若長者平時吞嚥較困難,都是吃打成泥狀的食物,也可以做成塑型湯圓,讓長輩感受到真的在吃湯圓的感覺,就是介護食湯圓,做法就是一樣把長者的湯圓不管有沒包餡煮熟,加水及塑型粉用果汁機打成泥,倒入模型塑型即可。

介護食湯圓

因加入塑型粉,成分中的澱粉酵素,分解不好消化的澱粉,可以將長鏈澱粉分子分解,降低黏性,也能避免澱粉類食物遇唾液造成出水的問題,對腸胃負擔不重。


延伸閱讀

後青春繪本館|喚起傳統習俗的美好價值

日本長照機構為爺奶特製懷念的料理 93歲阿嬤終於吃到兒時喜愛的豆沙饅頭!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