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當時間銀行有奧客,政府會有解決方案嗎?

時間銀行

台灣好幾個地方政府在研議或推動時間銀行,由於社會以前不熟悉這種制度,加上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互動生態,直到如今還難有較為完備之道。衛福部內部也在研議社區會員制,希望找出更可行的模式。

其實,時間銀行從兩百年前就有,到如今,比較持續運作的案例,大都需要較成熟的公民素養,和有某種互信的社會氛圍。不過,一樣米養百樣人,制度要能運作總得要有能力處理各種障礙,並把握原始宗旨繼續推進,才能永續經營。

在瑞士和台灣出現一些超過經營者想像的客戶,似乎有一些些「奧客」色彩,考驗主事者。在台灣,有些民眾投入服務,多年後卻向主辦單位要求,用當年累積小時數,換居家服務或居家護理。原因是覺得自己老了,當下的迫切需要不是以前付出的那些陪伴、烹飪、購物等。這讓主辦單位很頭痛。後來是以一百小時折算一小時化解。一個原始推廣互助溫馨的制度,變成處理料想不到的善後。

在瑞士,則有說好是陪伴協助購物的,結果被幫助者去超市一下子買一大堆食物,甚至要請幫助者開車載,讓同是老人的幫助者很為難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絕。後來還好,因為機制有說明,幫助者遇見困難可以向地區媒合主管反應。結果媒合主管勸說,不料被幫助者說自己本來就吃很多,所以要買很多。媒合者解釋,幫助者以雙手能提貨為上限,要是貨多,請自己花錢找宅配。

還有一個瑞士例子,是有一天媒合主管接到來電,希望提供能做一種家常蛋糕的服務。他說是因為這種蛋糕市面買不到。媒合人員以開放態度去向會員詢問,找到願意做蛋糕的。終於找到有人說會做願意幫助。可是高高興興做好了送到請求者家,請求者卻說,成分與期待不同。這幫助者算有耐心,又拿著被幫助者提供的特定原料清單,再做一個。終於,這回達到目的,算是圓滿結束。媒合主管也開了眼界,沒想到請求協助的有這麼多樣。但努力做到,也是樂事。要是公家機關經營時間銀行,大概沒有這種法定項目外的彈性和由之而來的人性。

當時間銀行逐漸被寄望成為緩解專業長照人力不足的壓力,又能提供醫療照顧之外,支持民眾保有生活品質與安全感的新資源,如何設計一個在地願意參與,又能善用的制度,並在民眾一開始參與時,就清楚明白其設計精神,顯得非常重要。要保護求助者的安全,以免被傷害或詐騙,或遇見不喜歡的幫助者固然重要。

另一方面,如何保護幫助者也要考量。 瑞士伯恩大學已有碩班論文研究分析時間銀行投入者,統計顯示,許多願意投入的幫助者原本就是熱心助人者,很希望為別人做些事。但有的害怕衝突不好意思當面拒絕別人。他們滿腔熱血投入新的服務機制,怎樣減少碰一鼻子灰,或不知道該怎麼辦而困擾,越來越是媒合單位研究的重點。

換言之,希望互助是雙方樂意,萬一出現類似奧客者,也能以健全的機制和「救濟管道」處理,更多人因參與而得到尊嚴與意義。這樣,時間銀行才能創造更多溫馨有創意的好故事,透過分享,吸引更多人來參加。

延伸閱讀

減少歧視 推動高齡就業的友善職場

加入安可人生LINE,熱愛熟齡生活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