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知道你被蚊子叮了一口?
你當然知道:你會被熟悉的皮膚紅腫困擾,那會癢得不得了,不停地讓你分心,甚至會干擾睡眠。
就像蚊子叮咬一樣,小腸細菌過度增生也有自己特有的徵象,當這些徵象出現時,就表示你體內有無數快速繁殖、已經入侵你整條消化道的微生物,並讓你的血流中充滿了它們有毒的副產品。
在應付像是沙門氏桿菌和假單胞菌等入侵者時,上消化道的準備是不夠充分的,因為它們通常出現在糞便中,所以你的結腸很熟悉這些菌種,但對上消化道來說,這些菌種是外來的。它們會侵蝕小腸纖薄的黏液層,將大量的分解產物送進血流內,接著有一部分菌種會侵入腸壁並導致發炎。
那麼,有哪些明顯的跡象顯示,小腸細菌過度增生的副產品造成了30英尺長的感染和全身性的入侵?清單很長,包括以下這些線索:
- 食物不耐:食物不耐會以各種形式出現:食物過敏、對益生元纖維不耐受、對腸道發酵性碳水化合物不耐受(可發酵的寡糖、雙醣、單醣及多元醇,基本上就是所有糖類和益生元纖維),對洋蔥、大蒜還有茄屬植物(茄子、番茄、馬鈴薯、甜椒)、或者會激發組織胺分泌的食物(貝類、陳年起司、堅果、豆類及許多其他食物)不耐受,對果糖、山梨糖醇、蛋、大豆和其他食物不耐受。
人們列出一長串必須迴避的食物是很常見的。最普遍的經驗是在攝取任何含有益生元纖維的食物,例如豆科植物、根莖類蔬菜,或者像洋蔥這種含有菊糖的食物,在食用過後接下來的90分鐘內,就會出現脹氣、腹脹、腹瀉,或者出現像是焦慮、陰鬱的思緒或憂鬱,或是憤怒等情緒方面的影響。
這些反應顯示細菌出現在消化道的高處,也就是食物在消化過程最開始的90分鐘內能到達的地方,這段時間不足以讓食物抵達遠在下方、距離24英尺的結腸。同樣的,這種對任何糖類出現反應的情況,強烈暗示小腸細菌過度增生(還有小腸真菌過度增生)的存在。
兒童也會被這種不耐受困擾,這限制了他們只能食用少數幾種可以耐受的食物。迴避會造成問題的食物不是解決辦法,雖然這能在短期內用來減輕症狀;首先解決造成食物不耐的微生物災難更有可能得到有意義的長期解決辦法。
大部分代表小腸細菌過度增生的食物不耐會引發腸道通透性的增加,這會導致微生物和食物副產品進入血流,激發免疫系統的反應,而這會被錯誤解讀成食物不耐。但這並沒有阻止人們鼓吹提倡所有迴避食物的技巧,其中有許多方法的限制性大到不合理。這也意味著許多形式的食物不耐檢驗,其實只是間接辨識小腸細菌過度增生的方法。
相反的,我們要看出大多數食物不耐症的本質:那就是小腸細菌過度增生。
- 脂肪吸收不良:雖然有許多因素可能會妨礙消化膳食脂肪的能力,但對那些沒有就醫住院或急性發病的人,還有那些胰臟或膽囊並未受損的人來說,小腸細菌過度增生是最常見造成脂肪消化不良的原因。你可以藉由排便後在馬桶裡看見油滴,或馬桶的水面與陶瓷交界處周圍有油漬,辨別出脂肪吸收不良的問題。
- 持續性或不斷復發的皮疹:你可能因為濕疹、酒糟性皮膚炎或牛皮癬的問題諮詢過皮膚科醫師,並接受他們開立的類固醇藥膏或昂貴的生物製劑,這些藥物伴隨著會危及性命的副作用,例如呼吸道感染和真菌性皮膚感染,甚至是淋巴瘤,此外還有鉅額價格(沒在開玩笑,每三個月 1-5 萬美金是很常見的)。但你遵循他們開的處方,結果只是讓皮疹一再復發或沒有反應。是該考慮是不是小腸細菌過度增生造成的影響的時候了。
- 極有可能是小腸細菌過度增生的特定健康狀況:體重過重或肥胖、罹患糖尿病前期或第二型糖尿病、任何自體免疫病症、脂肪肝、纖維肌痛症、大腸激躁症、不寧腿症候群、慢性便祕、酒糟性皮膚炎、牛皮癬,或出現像是帕金森氏症或阿茲海默失智症等神經性退化疾病,都顯示小腸細菌過度增生有極高的可能性──高達50%或更高──在其中擔任了導致病症、或至少使疾病惡化的要角。
- 胃酸阻斷藥物和抗發炎藥物: 服用像是奧美拉唑(omeprazole)、泮托拉唑(pantoprazole) 或雷尼替丁(ranitidine)等胃酸阻斷藥物,實際上會使發生小腸細菌過度增生的可能性增加,而且你服用其中一種藥物的時間越長,小腸細菌過度增生已經發生的可能性就越高。
同樣的,服用像是布洛芬、能百鎮,或者是雙氯芬酸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尤其是持續用藥數週到數個月,會增加小腸細菌過度增生發生的可能性。
- 缺乏胃酸:胃部有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病史,或胃酸過少症(缺乏胃酸)是小腸細菌過度增生發生的誘因。就和服用胃酸阻斷藥物的狀況一樣,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自體免疫胃炎造成的缺乏胃酸,也就是食物長時間停留在胃中,或在攝取像是肉類等蛋白質時會感到不適的病症,都會讓細菌過度生長的嫌疑更大。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小腸細菌過度增生可能會很嚴重,胃部會出現大量細菌感染。
- 類鴉片類藥物使用史:因為類鴉片類藥物會使腸道活動變慢,這類藥物對小腸細菌過度增生簡直就是個公開的邀請。順帶一提,攝取小麥中的麥醇溶蛋白(gliadin)後所衍生出的類鴉片胜肽,同樣會減慢腸道活動,招致小腸細菌過度增生發生,我將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
- 甲狀腺低能症:由於缺乏甲狀腺荷爾蒙會使腸道活動減慢,因此甲狀腺低能症也會讓不健康的菌種繁殖增生。超過50% 曾有甲狀腺低能症病史的人已被發現有小腸細菌過度增生的問題,即使他們已經在服用甲狀腺荷爾蒙也一樣(這很可能意味著小腸細菌過度增生是在甲狀腺荷爾蒙矯正之前發生的)。
初步證據也指出一個事實,即光是用左旋甲狀腺素取代 T4 甲狀腺荷爾蒙而不解決T3荷爾蒙的問題,可能會導致小腸細菌過度增生的發生。
- 有腹部手術的病史:任何涉及改變正常解剖學構造的外科手術,比如說胃繞道手術、胃切除術、膽囊切除術、結腸切除術,都會促使小腸細菌過度增生發生。甚至膽結石和胰臟炎病史也與小腸細菌過度增生有高風險關連性。
這只列出了部分最常見與小腸細菌過度增生高度相關的情況。如果你沒有上述任何一種情況,你可能還是患有小腸細菌過度增生,我們即將討論這一點。
Authorized translation from the English language edition of Super Gut: Reprogram Your Microbiome to Restore Health, Lose Weight, and Turn Back the Clock by William Davis, MD,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Hachette Go. Copyright © 2022 by William Davis, MD. This Complex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The Grayhawk Agency, CookeMcDermid Agency Inc., and Rick Broadhead & Associates Inc.
(節錄自《超級腸道:重塑你的腸道菌群,打造健康長壽體質,減重逆齡自然來》 )
《超級腸道:重塑你的腸道菌群,打造健康長壽體質,減重逆齡自然來》
作者: 威廉・戴維斯
原文作者: William Davis M.D.
譯者: 華子恩
出版社: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