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潘熙明專欄】夏季年長者水分管理:基礎照護到透析患者的精細調控

文/潘熙明   機構院長、急診醫學專科醫師

在急診室輪值的第22個夏季,72 歲的陳伯伯因意識模糊被送來,抽血顯示Na 血鈉濃度高達158mEq/L。追問家屬得知,獨居的他因擔心頻尿麻煩,整天喝不到一小瓶水壺(不及500cc),最終因嚴重脫水併發急性腎損傷。這類案例每年夏季持續的在發生,突顯老年銀髮族群水分管理的重要性;尤其對需血液透析的長者族群,更需建立科學化的飲水策略。

一、夏季高溫對老年生理的衝擊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對渴覺的敏感度下降約30~40%(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22),汗腺功能退化使散熱效率降低,加上腎臟濃縮尿液能力減弱,形成「易脫水卻不自覺」的生理窘境。根據WHO建議,健康老年人每日基礎水量需求為30ml/kg,但夏季需額外增加500~800ml。

需特別注意:

(一)失智症患者因認知障礙可能反復表達口渴或拒絕飲水

(二)心衰竭患者需在醫師指導下調整水量

(三)服用利尿劑、抗膽鹼藥物者脫水風險倍增

二、透析老年患者的「飲水方程式」

對每週三次血液透析的患者,水分控制需精確到「毫升」單位。

個人採用「每日允許飲水量=(透析間隔天數×500ml)+ 尿量」公式,例如:

週一透析後至週三透析前(間隔2 天):2×500ml=1000ml + 當日尿量

無尿患者直接限制在500ml/天

關鍵技巧:

(一)使用有刻度的專用水杯(建議200ml/杯)

(二)將冰塊含在口中緩解口渴感

(三)使用薄荷葉、檸檬片等增加口腔濕潤度

(四)嚴格監控高鉀水果(如西瓜、香蕉、釋迦)與龍眼乾、黑棗…等攝入量

含冰塊可緩解口渴感。(圖片來源/freepik)

三、脫水與水分過剩的識別

(一)留意脫水警訊表徵(進展速度可能僅6小時)

早期:口腔黏膜乾燥、腋下無汗、血壓較前次或平常數值下降10mmHg

晚期:譫妄、眼眶凹陷、尿量<0.5ml/kg/h

(二)水分過量風險表徵(透析患者尤為致命)

兩次透析間體重增加>幹體重的3%(如50kg 患者增重>1.5kg)

下肢凹陷性水腫、夜間突發陣性呼吸困難

四、照護模式分享

以個人機構使用的「三維水分管理法」為例,實施三年使夏季脫水住院率降低42%:

(一)感官誘導策略(針對失智症長者)

  1. 在飲水機張貼流水圖片與薄荷香薰,搭配「泉水聲」背景音樂觸發口渴反射。
  2. 使用藍色系水杯增強清涼感。
  3. 將飲水轉化為集點遊戲:每喝50ml 貼一顆星星,集滿兌換懷舊小獎品。

藍色系水杯可增強清涼感。(圖片來源/freepik)

(二)安全飲水設計

  1. 選用寬底防滑水杯,針對部分守較無力或抗拒握杯者提供U型雙握把水杯。
  2. 針對嗆咳風險者,使用吸管與增稠劑加入飲水或湯中。
  3. 完全臥床者採用斜口杯與短吸管降低嗆咳風險

(三)透析患者個性化方案

每週由護理師、營養師、聯繫透析醫師,根據檢驗值調整:

  1. 血鈉>145mEq/L:允許飲用1-2 茶匙冰涼電解水
  2. 血鉀>5.0mEq/L:以黃瓜條作為補水食材

五、家庭照顧者重點衛教

(一)教導觸診小腿脛骨前皮膚,若壓痕>2 秒未回彈應立即就醫

(二)對失智症長者示範喝水動作並發出愉悅聲調(如:「呼~真涼快!」)

(三)養成每日為被照顧長輩記錄飲水量的習慣

(四)透析患者外出時務必隨身攜帶限水記錄表

可每天記錄長輩飲水量。(圖片來源/freepik)

老年人夏季飲水管理需打破「鼓勵多喝水」或「嚴格限水」的二元思維,這是門「平衡的藝術」,既要預防脫水引發的急性腎損傷、跌倒骨折,也要避免過量飲水導致肺水腫等危機。作為機構照顧執行人員或家庭照照顧者,我們需建立「以資料為基礎,以人性為依歸」的管理系統,讓每位年長者都能安心度過炎炎夏日。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作者潘熙明為機構院長、急診醫學專科醫師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