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不用再問我媽啦!」醫師:照顧者應該尊重長輩自主照顧的意願及方式

寒流來襲,應注意2原則 、8要點。(示意圖來源:Freepik)

日前,我進入一處養護機構,商討照護問題。好幾個小時下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拄枴杖的奶奶。滿頭白髮的她,開門走進辦公室後,問:「我可以說說話嗎?」

我立刻停下與工作人員的談話。轉頭,請奶奶坐到身邊來。

奶奶一坐下,眼淚立刻如泉湧。身邊的工作人員絲毫不驚慌,顯見他們早已歷經多次奶奶這般的表現。

當下,機構的人員沒多說什麼,但我立刻感覺現場空氣中飄蕩著「奶奶就是多愁善感」的氣氛。工作人員彼此間無聲傳遞著:「你看,她又要講了」的眼神。我這個初來乍到的人,剛好讓老人家有個新的講述對象。於是,她滔滔不絕地又說又哭,一陣子後,才收了淚。

沒人來看望的孤單奶奶

此時,身旁的工作人員向我補充介紹奶奶的背景:「奶奶非常在乎她的錢。每天提心吊膽,最怕錢被偷。」

奶奶的擔憂也不是空穴來風。原來奶奶是戰亂時期自大陸來台。來到機構前一段時間,奶奶聽聞自己的兄長將回大陸定居,於是拜託他給自己一百萬元:「你們一家回大陸後,就不會再回來了。這筆錢,就算你可憐我這個妹妹吧。」

拿到兄長給的養老費用一百萬元。奶奶想想自己有三個兒子,但她想長子傳統上該擔起奉養父母的角色,也多少和私心偏愛著大兒子有關,於是她捧著一百萬元到老大媳婦那邊,透過給錢來傳遞她心中的期盼。很可惜的,奶奶在入住機構後,就未曾再見過老大夫妻。

與此同時,三兒子也直白地告訴她:「我就養你六年。這六年的養護費用,我都會付,但六年後,我們也不要再相見了。」

於是,六年過去後的現在,唯一還和奶奶來往的就是二媳婦。

二媳婦雖也是久久出現一次,但只要每回來,幫奶奶帶件衣服或拿雙鞋子,奶奶就感動得不得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她成為一個只能抱住身上僅剩的一點存款,卻沒有人來看望與相伴的孤單老人。

當我問:「奶奶,你很怕冷吧?」奶奶淚就流了下來

仔細再往下聽,我發覺奶奶的孤單,並不只是來自親人那一方,因為奶奶哭著要求,想從機構內的養護區域轉到安養區居住。

她說:「我其實還能走。我還可以自己照顧自己。我還是可以的。」

奶奶的語氣很強烈,而現實上,她也的確還保有自我照顧的能力,但是在機構裡,因為工作人員顧慮「可能會退化」、「可能會有跌倒風險」,所以沒有人願意協助她轉進想住的區域。

直白地說,奶奶被照顧她的機構「判斷」後,決定了她所能居住的地方。

為什麼她這麼想轉到安養區呢?透過持續和奶奶談話,我開始懂安養區和養護區有許多差別。例如,在安養區的住民洗澡的浴室是附屬在臥房內,有獨立浴室門且可上鎖,但在養護區,臥室內附設的是廁所,只有洗手台和馬桶,住民要洗澡時,需要走出房門,穿過走廊,來到洗澡間。

這裡的洗澡間就類似傳統軍隊或學校宿舍中的大型淋浴間。隱私問題先不談,每次洗澡時,有工作人員在旁協助,卻也總是催促她洗快一點。

這一點,對於怕冷的她,最是痛苦。

眼看在時下八月南部這個炎熱的季節中,還穿著薄長袖的老人家。我試探性地問:「奶奶,你很怕冷吧?」

她一聽,淚水立刻流下來,急切地跟我描述,因為被人催促,所以她在洗澡時總不能等水流變得熱一點,再安心地洗。

「其實,我只要熱一點點就好。」她說,「可是有一次工作人員不等我,就直接舀一瓢水,從我頭上倒下來,叫我趕快洗,水都是冷的。我眼睛都是水,好害怕。」

奶奶的眼淚需要被好好疼惜

那天和奶奶談完話後,我繼續回到與機構工作人員的會議上。他們好奇的想知道在我這個神經內科醫師的眼中,這個奶奶是不是已經有失智症的跡象。

那當下,我想說的很多,但千迴百轉後,還是這樣回答:「不管奶奶是不是失智症患者,她的眼淚都需要被好好疼惜。」

回程路上,奶奶邊哭邊說的面龐,一直在我腦海中浮現。

說起來,她所要求的,不過是洗澡有熱水和身旁有人願意讓她好好說話而已,而這些要求其實都很基本,不是罹患哪種病症就可以被忽視的,不是嗎?

奶奶老了,所以動作變得慢一點,也需要比平常再熱一點的水來洗澡。清楚的需求顯示著她還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

我回想起過去,我曾參訪荷蘭當地養護機構。其中有個奶奶自己推著四腳的助行器,歪斜著走進廁所。根據在台灣的經驗,我疑惑地問:「不用幫助他嗎?」

工作人員告訴我,並不是沒有人手能去幫助她,而是他們的策略是,先在一旁、不動聲色地觀察著。若是老人家開口要求,再上前協助。

這背後的精神,不外乎「尊重」兩個字。不分年齡與性別,照顧者都該尊重長輩還有的能力與自主的意願,而不是將自己認為安全的照顧方式,強加在長輩身上。

希望我們在急著出手制定照護方案,告訴長輩「這樣安排是為你好」之前,能先調整自己的心態,給出時間,以及拿出平等尊重的態度,聽聽被照顧者的心聲。

 

 

醫生的交代愛注意

所有的照顧,都要以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為前提

1變老是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的事情。眼前是爸媽,但總有一天會輪到我們身上,屆時的我們,想被以什麼樣的方式來照顧呢?其實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很多癥結點自然就會有了答案。

2當晚輩在急於表達自己的難處前,是不是已經先好好聽過長輩的心聲了呢?很多時候,我們急著做決定,以為這就是最好的決定,卻忘了,這只是單方面感覺下的決定,並非雙方一起達成的同意。

3年長者都應該盡早向家人表達,自己想如何過晚年生活,並且讓家人知道該如何協助自己過這樣的生活。

4不論長輩是在家裡或是安養中心,不論我們是家人或長照工作者,都讓我們盡可能每天多花點時間,和他們說說話吧。

5其實長輩的每句話都有代表的意義,我們需要耐心地去挖掘他們話語背後的目的。否則,在我們花很多時間講話之後,不但沒有更進一步了解他們所希望被了解與對待的方式,還因為誤解而大吵一架。雙方都悔恨不已,卻又拉不下面子,那就得不償失了。

作者:陳乃菁

出版社:寶瓶文化


延伸閱讀

期待自主善終社會展翅飛翔:參與式戲劇《翩翩》創新照顧新途徑

長期照顧父母首要不是求公平 醫師: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分工方式

李媽媽在三個兒子間過游牧生活 醫師:照顧父母非要子女公平分攤?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