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跌倒後,痛到好想哭–」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糖尿病患者因為骨頭生長排列的品質都比較不佳,在評估未來骨折風險時,建議可用骨質密度及骨頭品質兩者數據,作為綜合評估。(photo by Pixabay)

根據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隨著糖尿病發病的時間越久,年紀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伴隨而來的通常就是骨質流失了。

 

骨質流失,影響血糖代謝

糖尿病的骨質疏鬆症,可說是既甜蜜又脆弱!

前面提到,骨頭有助於血糖的代謝功能,若是骨頭發生問題,利用血糖的總量就會直線下降,使血糖的調控面臨更大的失衡,同時加劇糖尿病的惡化。

因此,若是能夠鞏固骨質的話,就有機會更穩定地控制血糖。

另一個關鍵問題,有些糖尿病患者的骨質密度,竟然會比同年紀的正常人還要高,因此容易被誤判沒有高度骨折的風險。

實際上,因為血糖代謝和內分泌異常,有些糖尿病患者,骨質的密度反而會上升,但是因為代謝跟內分泌紊亂,骨頭生長的品質並不佳,影像分析會看到疏密不均的組成異常。所以,即使在相同骨質密度、相同年紀的情況之下,糖尿病患者比起一般人更容易發生骨折。

判別骨頭是否良好,有兩大關鍵,一是骨質密度(骨密度),二是骨頭的生長品質(骨品質)。我們採用骨質密度檢測來看骨質密度,骨頭品質則需用另一個特殊軟體,分析骨頭排列的疏密情形,如果發現這個疏密的程度越不均勻,代表骨頭的品質越不好,骨折的風險越高。

糖尿病患者因為骨頭生長排列的品質都比較不佳,在評估未來骨折風險時,建議可用骨質密度及骨頭品質兩者數據,作為綜合評估。

 

骨質密度(Bone Mass Density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骨質密度水平,根據檢測結果得出兩組相對值:T 值(T-score) 和Z 值(Z-score)。T值是與年輕成年人、同性別之正常人平均值比較,計算差異有幾個標準差,T 值越負值,表示骨質密度越低,骨質疏鬆症越嚴重;Z 值則是與同齡且同性別正常人平均值比較,計算差異有幾個標準差。

關於骨質疏鬆症的判讀方式:停經後婦女或是50 歲以後的男性會以T 值作參考判讀。若是停經前婦女或50歲以下男性及有其他影響骨質疾病時,會納入Z 值作判讀。

 

T值 骨鬆狀態 說明
+1或-1 正常 骨質密度與健康年輕人的平均骨質密度比較,差異小於1個標準差。
-1至-2.5之間 骨量減少 骨質密度低於健康年輕人的平均骨質密度,差值在1至2.5個標準差之間。
-2.5或更低 骨質疏鬆症 骨質密度低於健康年輕人的平均骨質密度,差值達到或者超過2.5個標準差。
-2.5或更低,且已發生骨折 嚴重的骨質疏鬆症 骨質密度低於健康年輕人的平均骨質密度,差值超過2.5個標準差,且至少發生過一個以上骨質疏鬆的相關性骨折。

 

Z值 骨量減少程度
> -2.0 介於同齡的預期值
≤ -2.0 低於同齡的預期值

 

使用最新軟硬體設備,精準評估骨折風險,為病人謀福利

「跌倒後,痛到好想哭–」門診中的黃媽媽訴說著跌倒骨折的過程,我聽了相當難受。

因為走樓梯不小心腳滑,結果造成髖關節骨折。如今回診檢查,患有糖尿病的她,雖然好幾年前的影像報告顯示骨質密度未達–2.5 的程度,但是後來經過最新引進的軟體評估才發現,原來她的骨頭品質不佳,已到達骨質疏鬆階段,而且已有高度的骨折風險。

早期的骨質檢查,大多只做骨質密度測量儀測量骨質密度。近年來,許多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成骨品質不佳,即使有相同的骨質密度,卻有較高的骨折風險。

骨頭品質的客觀測定,可用影像分析軟體去分析骨頭的疏密程度,得到一個骨小樑評分值(Trabecular Bone Score, TBS),骨小樑評分值越低,骨折風險越高。目前的治療指引也建議,糖尿病患者可將「骨質密度」加上「骨小樑評分值」作為骨折風險的評估工具。

有些糖尿病個案,可能骨質密度不到–2.5 以下,但若是用骨小樑評分值做校正,反而會發現可能屬於高風險骨折族群,即使骨質密度不到小於–2.5 以下,但此時的影像判定就會認定為骨質鬆疏。

考量到糖尿病患者可能會被誤判並低估骨折風險,好幾年前,我就跟院方建議引進該軟體,相信可以造福許多病人與民眾,減少更多不必要的骨折與疼痛。

在許多同仁的協助與奔走之下,終於順利引進檢測骨頭品質計算骨小樑評分值的軟體。如今的骨折風險評估,除了檢測骨質密度,更藉由軟體整合,加入骨頭品質的評估,更能正確地判讀,精確地看出問題所在,給予病患更為適切的治療建議。

門診中有位方阿嬤,她有長期腰痠背痛的困擾,同時也是糖尿病患者。經檢測,骨質密度偏低,可是骨頭品質的分數超級異常,判讀結果建議要進行治療,不然會有高度骨折風險。若以她的骨質密度判定,會僅處在「骨質流失」的階段,如果加上骨品質分數,就成了有骨質疏鬆的「骨折高風險患者」,所以一定要趕快治療,不然可能一跌倒就會造成骨頭碎裂。

回過頭來說,若只看骨質密度,或認為阿嬤的骨折風險不到危險程度,一般可能不會啟動藥物介入治療。可是因為有了軟硬體整合,加上骨頭品質分數的評估,才會發現患者應該要馬上治療。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出版之《醫解糖尿病:武龍醫師的控糖解方、臨床案例與醫療實證》

《醫解糖尿病:武龍醫師的控糖解方、臨床案例與醫療實證》

出版:博思智庫

作者:莊武龍


延伸閱讀

糖尿病友擺脫天天扎手指 感應方式手機一掃即知血糖變化

如何預防「不知不覺中骨折」?

血管年齡能夠回春!生活與飲食的四大守則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