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如何設計下半場人生?「台灣樂齡學習之母」魏惠娟:第一「要改變」(下)

love to learn

(圖片來源/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如何設計下半場人生?「台灣樂齡學習之母」魏惠娟:第一「要改變」(上)

研究結果發現,公部門退休的人對於再就業的規劃概念比較弱;經濟上有需求的人,對於繼續工作的需求更高。這個發現似乎反映了目前多數人對於繼續工作的決定指標比較偏向「錢夠不夠用」,因應所得變少、壽命延長,繼續工作不失為一個好的策略;但是,如果下半場人生繼續工作只是因應經濟問題,感覺有點無奈。其實為未來做準備,不只是財務的準備,很多研究都提到,下半場人生有些無形資產,例如:人際關係、貢獻服務、友誼與愛等層面,這些跟那些與金錢有關的有形資產一樣重要。

我們的調查也發現,雖然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早在二○○六年就提出「活得愈久,工作愈久」,但是,現在擁有還不錯工作待遇的人,大多不覺得退休後有繼續工作的必要。傳統舊觀念中,工作跟休閒娛樂被認為是衝突的,多數的工作者對於人生四大板塊:工作、健康、遊戲與愛,缺乏平衡,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多數人都只想趕快逃離職場生活的限制,只想好好旅遊,痛快地玩一玩。

難怪退休人士總是馬不停蹄地四處旅遊,沒有想過面對百歲人生,內心真的想要做什麼?曾經有一位軍職退休人士,來參加我的生涯設計課程,他告訴我,退休後三年內,他不斷地旅遊,總共去了四十三個國家,玩得有點累、也有點空的感覺,才開始想到,他不能一直這樣過生活。

設計下半場人生,愈早愈好

哪些人更有能力再就業呢?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有意願就業、而且也更能成功就業的人,有兩個特質:第一是具備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技能,技能愈多、機率愈高;其次是過去參加訓練的廣度愈廣,再就業機率也愈高。換句話說,積極參加教育訓練樂於更新自己工作技能的人,更能擁有再就業的能力。這裡的教育訓練,不只是指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要求必須參加的課程,更重要的是個人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如果你在忙碌的工作生涯中,仍然保有學習的習慣,將來轉職繼續工作的機率必然愈高。

培訓的廣度其實就是跨領域的學習能力。我們在求學時期,多半是接受分科訓練,而且愈高階的學習,就愈走向專業分工,因而形成一個現象:大家都變成只懂得自己領域內的知識技能,不了解自身領域之外的東西,也不太能異業合作,這是阻礙創新的源頭。若能及早學習,學習以更開放、更積極的態度做跨領域學習,未來成功就業的機率,必然會更高。因應未來,設計下半場人生要掌握三個重點。第一「要改變」,高齡社會是一個無法逆轉的趨勢,因應長壽社會,我們都必須改變;第二「繼續工作」,成功應對百年人生的關鍵策略就是繼續工作,設計下半場人生快樂工作的藍圖;第三「終身學習」,能夠成功再就業的人具備一個基本特質,就是終身學習,並且跨領域學習,他們不會堅持固守原來所知範圍內的知識技能。

我們也需要認清一個現實,許多前輩在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工作前,也就是進入安可職涯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多數都曾經歷過一段混亂又艱難的歷程。前輩的經驗告訴我們:早一點開始下半場人生設計,前瞻因應未來準備行動,絕對能夠幫助我們走過風風雨雨,並且成功建立更有意義的下半場生涯藍圖。

你準備好改寫自己人生腳本了嗎?事不宜遲,因為第三人生必須及早準備和練習,絕對不是船到橋頭自然直,也不要相信過去編造的神話:退休就是享福。如果你心中沒有定見,也沒有任何規劃,退休後的人生反而會是痛苦的開始。本書提供你打造下半場人生的策略、方法,加上其中的經驗故事,淺顯易懂,你只要跟著每個單元的提示,認真演練,並且參加公開課程,就有機會加入一個跟你一樣想要成功打造熟年人生的學習社群,透過彼此見習,你將會看見人生下半場的豐富奧祕。

本文摘自;《樂齡的幸福課:設計你的下半場人生》
作者:魏惠娟、王梅
出版社:四塊玉文創


延伸閱讀

人生下半場,返鄉開間用料理當畫作的小店

退休後當志工,用花卉當人生下半場的名片

Anke 人物 | 離開職場種文旦 林建良開啟黃金下半場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