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創意新職種|青春的魔法料理 讓身懷廚藝的長輩在生活中仍能發揮所長

大齡食堂-1

廚房裡大顯身手,找回高齡價值。(圖片提供/大齡食堂)

文字=鐘玉霞,整理=廖靜清,攝影=羅如君,圖片提供=大齡食堂

大齡食堂——由爺爺奶奶掌廚與服務的餐廳

「全部吃光了,我煮的菜有那麼好吃嗎?」看到料理完食、餐盤精光見底,大齡食堂主廚嘴角上揚,臉上藏不住笑靨。食客們品嚐大齡主廚以生命力量調味,如為兒孫上菜的美味料理,也咀嚼樸實真誠的暖暖人情。

大齡食堂內外場員工約十三至十五位、平均年齡80歲,以嘉義長青園成員為主,原是社區裡身體較虛弱而倚賴協助、被服務的長者,搖身一變成為具生產力、提供餐飲的服務者。

大齡便當備受好評,充滿人情味和古早味。(圖片提供/大齡食堂)

爺奶們依特質分工、輪流排班,不只服務食堂客人,也負責每日六十至八十位長輩的共餐餐食。不僅自力賺取零用錢、捍衛自主消費的權利,也從工作中獲得被需要的幸福與尊嚴;他們頭戴報童帽、身著陽光橘圍裙,可愛而有自信。

以食會友,嶄新第二人生

一手協助大齡食堂開張的長青園園長、嘉義基督教醫院社區服務部部主任林玉琴侃侃而談,分享食堂點滴故事。

廚房裡傳統大鐵鍋熱氣蒸騰,伴著輕脆切菜聲,拿手菜在油鍋裡翻滾滋滋作響,失智的「阿英師」忘了做菜時有人員陪伴,協助確認沒有重覆加鹽、加醬油及正確調味份量,開心忘我地對客人說:「這攏是我煮的。」另一位失智長輩負責洗菜、揀選蔬菜,手上鮮活蔬菜帶著土地氣味,她嫻熟地將菜豆撕下粗纖維、排列地長短一致,看似瑣碎的重覆動作,因為被需要而變得有意義。

「大齡食堂的目的是活躍老化、增加社會參與。」林玉琴解釋,除了親手烹煮滷豬腳、麻油雞、番薯糖等拿手菜;擔任外場接待、點餐、上菜、收銀、打掃的大齡爺奶,即使平時不愛走路及運動,工作時緩步慢行、手端盤子,將肌力耐力訓練融入食堂日常。

此外,一起討論菜單、計算買菜份量、便當數數、加減營收之間,活躍腦力;介紹菜單、導覽料理故事,或在人員協助下親自到各公司行號送大齡便當,與各行各業產生人際互動、刺激中增加社會參與,也啟動了身心的自癒力。

人生百味,分享與回饋

林玉琴笑著說:「大齡員工也很重視形象,有阿嬤在食堂沒客人時穿護腰護具,有客人時則自動卸下護腰,抬頭挺胸、腰桿打直走路呢。」她觀察到,原本因老化、依賴協助而缺乏生活動力,成為大齡食堂一員後身心靈產生化學變化,不再只 是需要別人幫助,而是因被需要、有收入、有成就感而充滿活力,同時也與家人減少衝突,家庭關係也因而改善了。

帶著「以食會友、促進世代融合」的精神,大齡團隊不只吸引年輕朋友和家庭食客走進了故事食堂,也主動前進各級學校分享阿嬤阿公的魔法料理,或與大專生進行料理競技。她回憶:「大齡主廚煎荷包蛋時嫻熟甩鍋翻面,獲得孩子們如看見名廚般的崇拜眼神呢⋯⋯」

細數食堂豐美食光,大齡員工化身講師,娓娓道來大齡廚藝與人生滋味;新冠肺炎防疫期間,以拿手菜慰勞醫護人員;到老人安養院公益巡迴義煮,也像是美好人生見證者;出國交流,兩度赴日本老人照護機構做菜,分享台灣料理。林玉琴強調,大齡食堂以行動實踐「大齡者也能服務、也能回饋」的美好力量。

大齡廚師專注工作中。(圖片提供/大齡食堂)

結伴同行,大齡築夢計畫

林玉琴坦言,帶著八十歲長者走出舒適圈、進出火熱廚房、隨車親送便當等行動難免有風險,但她強調「大齡長者職務再設計」首要正是「不要害怕」。其他設計要點包括:選擇大齡者特長、有興趣的事;工作時間需彈性如每次二至三小時,中間安排休息;若是體弱大齡者更需要安排支持性人力協助。另外,她也建議大齡者也可以是宣傳片、紀錄片的主角。

以「年輕人走進來,帶動世代融合」為出發點,林玉琴和團隊還有許多夢想:希望成立咖啡書店,不只賣甜點、咖啡,也是大齡者的舞台,依興趣或專長展演歌舞書畫或DIY,讓更多有故事的大齡者展現光芒。

大齡築夢藍圖還包括「大齡行動車」,由八十、九十歲大齡者領軍夢想快閃店,以行動分享老有所用、老有所益的理念,鼓勵更多人發想生活化的中高齡健康促進,鼓舞更多大齡者勇敢嘗試、成為被需要的人,以 「仿就業」過自信大齡生活,延長身心的賞味期限!

阿嬤們到嘉義女中教做芋粿巧。(圖片提供/大齡食堂)


大齡食堂
2016年雙福基金會出版《藝手好菜,憶種味道》一書,分享大齡者的難忘家常菜。2017年食堂開張,大齡廚師再現書中料理及人生滋味。食堂全名「葫蘆。蘋果。
貓 大齡食堂」,葫蘆與蘋果寓意福氣、平安,貓則是慢活和長壽,安心料理(簡餐、便當)選用新鮮食材製作、少人工調味料,週二至週六營業,也提供外帶服務。

嘉義市東義路22號
05-276-8969
FB搜尋:葫蘆。蘋果。貓 大齡食堂


食憶私廚——標榜長輩的私房拿手好菜

業餘爺奶私廚讓吃飯變成食藝傳承,創建「回家吃飯」的體驗。

午後時分,幾位長者前後進入位於台北富錦街巷弄內的私廚餐廳,雙手拎著食材與調味醬料,神態自若地繫綁圍裙,邊低首將眼前的食材分類,主廚們忙著安排各自的料理工序。

這是一家溫馨的私廚,呼應店名「食憶」,標榜推出素人長輩的私房拿手好菜,而且一頓飯,可以同時吃到三個主廚做的精緻料理,一頓飯有六、七道菜餚加上甜點和茶,三五好友同桌。大廚們帶點興奮、帶點緊張,將畢生廚藝獻上餐桌,不僅家廚變私 廚,拿手菜也變成分享餐。這種限額的、私廚模式的約飯計畫, 幾乎每一道都像是過年過節才會吃到的功夫大菜,口味多元,又 可以跟廚師們及鄰座的新朋友聊天,很像在家裡吃飯的感覺。


范媽媽-四年級,喜歡去菜市場跟菜販學做菜眉角

身為印尼華僑後裔的范媽媽一次也沒去過印尼,但從小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料理口味也同樣熱情。擅長烹煮南洋風味菜餚,不落俗套的東南亞系辛辣調味,與台灣當地食材結合,佐以自製手工辣醬,走出一條多元融合的路,對食客的味蕾是一大刺激與享受。喜歡嘗試多變料理方法,自由地調配出富含想像力的味道。身為食憶掌廚者之一,喜歡嘗試各種食物的搭配,先在腦中想像味道,然後參考食譜影片,做菜的好玩之處就在這裡!


彭阿姨-四年級,做湖北功夫菜是她的日常

遠近馳名的料理手藝是從小照顧父母累積而來,其美味程度可是 連街坊鄰居都得來抽號碼牌,等著外帶回家,尤其特別受小朋友喜愛的「吃不到會哭滷肉飯」,更是一絕。在經歷人生的波動後,體會到的飲食哲學是:心裡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壓抑、無負擔的吃最重要。穿梭在廚房和餐桌之間認真傳達美食和人生理念,開心交流拿手菜,「在這裡不只能展現好手藝,還可以重拾人生新價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比金錢的回饋更多。」


戴爸爸-四年級,用開發專利的精神研究料理

每出一道菜,戴大廚便從廚房走出來,沿桌巡視客人吃的表情與 咀嚼方式,使出說學逗唱的功夫營造出「大家都是一家人」的吃 飯氛圍。因為是家常菜,所以食材絕對新鮮優質,以「把最好的獻給家人」心意做菜,果然交到許多共同興趣的好友。每次到食憶擔任當班大廚總是特別開心,獻上費工的山東燒雞、特製小炒,自製炸醬麵也是超受歡迎,不時切磋交流研發新菜。食憶的價值不只結合銀髮價值、共享經濟,更實踐老有所用!


食憶 by SUi
餐廳的幕後推手 Cherry 談起規劃「食憶」的初衷,強調「銀髮大廚、廚藝共享」,為熟齡族搭建起新生活舞台,充分挖掘長者原本擅長的烹飪技能,進一步分享與傳承,以張羅一頓飯為契機。幫助長輩重返職場,讓老後生活能發揮己長,與人群保持接觸,並保留傳承上一代的食物記憶。


(本文出自《安可人生》雜誌第19期【退休再就業 創意新職種】,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欲轉載請來信至:ankeeditor@gmail.com)


延伸閱讀

這間私廚,讓資深家廚變主廚展現拿手私房菜

烹煮時光,復刻愛的滋味

日本「生涯現役」風潮正夯, 高齡者就業 成社會新顯學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