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搭橋聊天室|放下勒住自己的信念,如何優雅「轉念」?

優雅轉身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彭恩寧

你是否曾經有過舊疾復發的經驗?一個不小心而喚醒受傷部位再次大聲疾呼,而你當下只能咬牙怒目:「又來了!」回憶起第一次的受傷經驗,不免再抱怨了一番,而忘了其實是某一次的大意讓自己掉回到這個疼痛的迴圈裡。

什麼原因造成了大腦有這樣的迴圈呢?其實大腦在我們不知道的情況下,記下脈絡,形成一個如同「標準作業流程」般的反應模式。大腦對於所發生的事件,會因著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詮釋而產生想法,而這個想法會引發後來所採取的行為或情緒。而常常讓我們不舒服的,並非發生的事情,而是想法。

圖片來源/Pixabay

曾經有一位母親為著已成年的兒子拒絕溝通與抗拒外出工作,而覺得是自己沒有把兒子教好,而產生了「我是一個失敗的母親」的想法。每當有人關心起她孩子的狀況,她便難以啟齒,總覺得別人會在她背後數落她的失敗,她就會再為自己貼上一個「失敗的母親」標籤。

為此,她不斷檢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她究竟少做了什麼、做錯了什麼?因而深深相信,她兒子現在會這樣,都是她造成的,所以她是一個失敗的媽媽。這個想法使她深受其害,情緒憂鬱。

身體上的舊疾,會讓我們會特別小心別再讓患部受傷,但對於「情緒受傷」,我們就顯得大意許多,似乎覺得沒有真正的「痛」或生理的不方便,就沒有關係,但其實它決定了我們的心理健康,影響層面不僅是我們的人際關係,還攸關到我們的生活品質與壽命長短。

圖片來源/Pixabay

兒子拒絕溝通、兒子抗拒外出工作,真的全部都是媽媽的責任嗎?有位朋友拋出了這樣的疑問給這位母親。一開始她百分之百覺得,養兒育女是為人母的責任,孩子沒教好,是她做母親不盡責。

漸漸的,她看到其實很多時候,是兒子做的選擇,而使他有了現在的狀況。她逐漸在「我是失敗母親」的迴路中,開闢出一條新的思考方式,最後她說出:「兒子已經成年,我已經盡我最大的能力養育與教育他,他現在的表現是他的選擇。」在那一刻,她放手了,因為她有了新的想法:「兒子不是我的成績單。」放下長久以來勒住自己的信念,她優雅轉身。

或許你會問,這個過程花了多久時間?之後這位母親從此就心情舒暢坦然嗎?知名作家張小嫻曾經說過:「當別人說你看起來總是那麼平靜與淡然,只有你自己心裡知道,如今的平靜與淡然是用多少眼淚換來的。」

從起步到轉身,都是一番與自己內心搏鬥的歷程,並非彈指之間,就能變得豁然開朗,從此暢快愜意。但也毋需急切,因為當你走在與自己對話的路上,就已經開啟了人生新的扉頁。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