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Anke書齋|你是臥床不起的高危險群嗎? 認識運動障礙症候群

圖/Pixabay

「最近變得很容易疲勞‧‧‧‧‧‧。」當你出現這種感覺時,會不會直覺認為,「體力衰退是因為年齡的關係」呢?上了年紀後,體脂肪一直增加,肌力卻不斷衰退時,活動起來就會變得很吃力,因而容易感覺疲勞。

 

肌肉量在二十至三十幾歲會達到巔峰,接著逐年遞減,儘管如此,大家也沒必要感到絕望,萌生「因為年齡大了所以無能為力」,或是「因為過去一直疏於運動,現在已經為時已晚」的悲觀想法。

 

肌肉其實只要好好訓練,就算是過去一直沒在運動的人,不管你是六十幾歲、七十幾歲還是八十幾歲,一定都能增加。

 

「最近容易疲勞」並非老化的關係?

 

很多人變得很容易疲勞時,都會深信這是因為「老化」的關係,其實並非如此。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活動身體,也就是「日常活動量減少」,導致缺乏運動,才是疲勞最主要的原因。

 

現代這個世界,交通工具發達,在車站內或大樓內,搭乘手扶梯或升降梯上上下下變成很正常的事。而且在這十年內,購物甚至能仰賴網路,商品一下子即可送達,因此日常步行量,也變得愈來愈少了。

 

依據厚生勞働省「二十一世紀第二次國民健康創造運動」(健康日本二十一)的資料顯示,經比較一九九七年與二○○九年的數據後發現,十五歲以上的人,一天的平均步行數,無論男女都減少了大約一千步。簡單計算之後,這樣一天的身體活動量相當於運動十分鐘左右,觀察這十年期間的變化,可證實日本國民日常活動量日益減少。

在未來的十年,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乃預料中之事,活動量極有可能將進一步與日俱減。因此,若是不設法解決這種情形,想必肌力將愈發衰退;如此一來,未來在等著大家的就是「運動障礙症候群」。

 

檢測臥床不起高風險族群

 

所謂的運動障礙症候群,英文稱作locomotive syndrome,意指關節、骨骼及肌肉等「運動器官」衰弱,難以憑一己之力正常過生活的狀態。

 

肌力一旦衰退,便無法支撐關節,動作也會變緩慢。因此導致跌跤後骨折,進而長期住院的話,躺在病床上的時間拉長,將使得肌力愈發衰退,陷入惡性循環當中。這樣一來,你將會確實步上臥床不起一途。

 

身患運動障礙症候群的人,包含高風險族群在內,估計在全日本共有四千七百萬人。這是依據東京大學二十二世紀醫療中心特任副教授吉村典子女士,於和歌山縣為二千人進行X光攝影,以及骨密度檢查後所得到的數字。雖說你我都可能罹患運動障礙症候群,但是很多人並不認為自己會有問題。既然如此,請大家參閱接下來檢查表,倘若你符合下述其中一項描述時,你就有可能是運動障礙症候群的高風險族群。

 

□ 超過五年從未正式做過運動。

□ 寧可搭手扶梯或升降梯,而不願爬樓梯。

□ 年過四十後,曾經跌倒造成手腳骨折。

□ 會在意雙腳水腫的問題。

□ 穿牛仔褲時,感覺腳變細了。

□ 幾乎每天都開車上下班。

□ 最近腳變得容易抽筋。

□ 下樓梯時膝蓋會痛,或是覺得不太對勁。

 

另外,還能藉由下述測試,檢測你罹患運動障礙症候群的風險有多高。測試方法就是從椅子上單腳站起來,看看你會不會站不穩。

 

進行這項運動障礙症候群危險程度測試法時,單腳站起來的椅子高度愈低,代表你的下半身沒有問題。

 

如果你是四十至六十幾歲的男性,請試著淺坐在高約四十公分的椅子上,雙手於胸前交叉,不靠反作用力,直接用單腳站起來看看。並且請在完全起身後,站穩腳步維持三秒鐘的時間。

 

假使你站不起來的話,或是即便站起來了卻無法馬上站穩,甚至於伸直的那隻腳會抽筋的人,都有可能是運動障礙症候群的高風險族群。

 

在家也能做的運動障礙症候群預防運動

 

懷疑自己是運動障礙症候群高風險族群的人,必須鍛練下半身的肌肉。從臀部延伸至雙腿的肌肉,就是用來步行活動的肌肉。

 

如果將身體比喻成建築物的話,下半身等同於基礎(地基)的部分,而背部則是打入地基的柱子。建築物本體要穩定,地基就得堅固才行,因此,人類的身體也是一樣,只要下半身的肌肉強健,基礎穩固,即可大大預防跌倒的情形發生。

 

再加上下半身有大塊粗壯的肌肉集中於此,這個部位的肌肉量據說佔全身肌肉量的五○%至六○%以上,因此,藉由做訓練積極活動下半身的話,代謝與血液循環會變好,體脂肪將變得容易燃燒,因此也可預防生活習慣病。那麼,究竟要如何鍛鍊下半身才好呢?

 

假使你方便上健身房的話那也無妨,請明白告知健身房教練,「你想要預防運動障礙症候群」。只要是知識和經驗豐富的教練,都會為你設計有別於減肥或塑身的運動計畫,提供你有效的運動計畫。

 

如果你不上健身房,想要一個人做訓練時,可以參考在家也能運用個人體重做的訓練,即所謂「自重訓練」,這樣也能充分鍛練到肌肉。

 

倘若你下半身無力,或是膝蓋等部位會痛的人,盡量從負荷較低的訓練開始做起,然後再慢慢增加強度即可。以下影片,將依照強度低至強度高的順序,介紹四種有助於預防運動。

 

 

逐漸增加負荷再進階!

 

進行本章節介紹的運動時,切記全都要確實感受到體重完全加諸在下半身的肌肉上。一開始先從「扶桌深蹲」做起,等到目標次數能夠達成後,再進階到下一個運動即可。

 

維持相同強度,反覆進行同一種運動的話,身體會習慣這種強度的刺激,導致效果變差,因此請特別留意!

 

話說除了這些強化下半身的運動之外,到底還有哪些運動能夠預防運動障礙症候群呢?

 

假使你過去幾乎不曾做過運動,現在想開始養成運動的習慣,第一步最好從健走或伸展運動開始做起。藉由這些運動活動筋骨後,即可在初步階段形成刺激,喚醒長時間沉睡的肌肉。

 

但是,一味地健走或單做伸展運動,並無法達到使肌肉增加的地步。想要增加肌肉,除了健走之外,也希望大家可以用緩慢的速度慢跑,甚至還能盡可能以快一點的速度跑步。另外,還有一些方法能夠單靠健走提高負荷,這些方法將於第七章作解說。

 

此外,經常有人問我:「想要預防運動障礙症候群的話,最好從什麼時候開始做運動?」我總會回答:「現在就是時候!」我會這麼說,完全是因為除了六十幾歲或七十幾歲的人,會開始感覺到下半身無力之外,即便你還只有三十幾歲或四十幾歲,由於未來生活環境會變得愈發便利,因此活動筋骨的機會可能將與日俱減。

 

所以擇日不如撞日,請你現在就開始做運動吧!

 

臥床不起是老齡社會一大課題

 

依據厚生勞働省統計資料顯示,在二○一六年三月當時,符合資格需要看護或需要協助的人數,全日本約有六百二十萬人,但是在二○○一年三月約為二百五十六萬人,由此可知,在十五年間需要看護、協助的人數大約增加了二.五倍。

 

而且,需要看護或需要協助的人當中,有三分之一起因於跌倒導致骨折,或是風濕性關節炎等關節疾病。也就是說,因為手腳不方便或運動障礙症候群,進而演變成臥床不起的人為數眾多。

 

日本人無論男性或女性,平均壽命一直在延長。依據厚生勞働省公布的數據顯示,二○一五年男性的平均壽命為八○.七五歲,女性為八六.九九歲,創下歷史最高記錄。但是日常生活沒有受限的期間,也就是所謂的「健康壽命」,男性為七一.一九歲,女性為七四.二一歲。

 

今後醫學將愈發進步,據悉平均壽命也會延長,但是必須依賴他人生活的期間,可能依舊維持在十年上下。因此,預防運動障礙症候群,可說是日本進展至超高齡化社會的一大課題。

本文節錄:《最強對症運動指南》日本首席體能訓練師教你:1次5分鐘,釋放身體痠痛疲勞,降中風、心臟病死亡率!

作者: 中野‧詹姆士‧修一, 田畑尚吾

譯者: 蔡麗蓉

出版:方舟文化

延伸閱讀

做對運動,能預防骨折還能強化骨質

活動不等於運動 加強體適能才能強化體能

健康長壽 寫書法也可以是一種有氧運動!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