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土法煉鋼的「馬拉松蕭」 風雨無阻的狂人-蕭炳森

我的狂想曲 馬拉松 - 安可人生雜誌

攝影 / Terry、圖片提供 / 蕭炳森

遇到困難永不放棄,用馬拉松比賽的精神去克服。
人生不要隨波逐流,堅定自己的步伐。

天空飄著斜雨的冬日早晨,氣溫攝氏十五度。在台北基隆河六號水門外,不遠處的一〇一大樓隱沒在霧氣中,一抹湖水綠運動背心與深藍色慢跑短褲的身影快速奔跑而來,無視迎面襲來的雨滴與寒氣,步伐輕快而堅定,毫不拖泥帶水。

採訪前一天,我們擔憂下雨影響採訪,詢問是否要改期。「哪有跑馬拉松的人在乎下雨?我們都風雨無阻!」電話那頭的蕭炳森聲音爽朗,堅持行程不變,毫不遲疑。

這是七十六歲長跑健將蕭炳森迎接每日序幕的習慣:清晨四點起床,從民生社區的家出發,熱身後沿著基隆河河濱往東南跑,跑到松山慈祐宮祈求媽祖娘娘保佑,再折返回頭。日復一日,用不停的跑步寫日記。

早年精力旺盛,蕭炳森每年跑五千公里,平均每個月超過四百公里。退休十多年來也維持每年三千公里的長跑,一天也有八公里的水準。堅持不輟的長跑,紓解生活壓力又能維持健康,持續將近四十年,超過大半生的歲月。

土法煉鋼的「馬拉松蕭」

「升一級主管的時候,參加台塑運動會,很榮幸跟董事長一起陪貴賓跑五千公尺。」蕭炳森憶起老東家台塑企業總是語帶眷戀。一九七九年,他三十七歲,剛展開人生的第一次長跑。

從小並非運動健將,蕭炳森認份地知道, 自己得從頭開始。運動會前兩、三個月開始到民族國小練跑,沒想到這一跑, 跑出興趣來。從五千公尺、一萬公尺到全馬的四十二.一九五公里,蕭炳森一頭栽入馬拉松的世界。

一九八四年參與人生第一場馬拉松,跑完全馬賽程,拿下分組第五的優異成績,但也讓他遇上撞牆期。

「三十七公里開始會撞牆,兩腳不聽使喚,走袂起,動不了。」因乳酸堆積超過肌肉承受的極限,撞牆期幾乎是所有馬拉松跑者必經的障礙。蕭炳森意識到只靠自己土法煉鋼無法克服,一方面請教教練,賽前三個月擬定訓練計畫表,循序漸進增加練跑距離,每週至少一次三十公里長跑;另一方面更與國內全馬紀錄保持人許績勝等先進結為跑友,請益跑步知識,學會在撞牆期間藉由回憶快樂、得意的事情,轉移肌肉痠痛的注意力。

突破撞牆期之後,隔年曾文水庫馬拉松獲得兩小時五十五分零六秒的優異成績,三年後再度叩關,僅僅只多了一秒, 歲月幾乎無法拖慢他的步伐。一九八七年更在台北國際馬拉松拿下兩小時五十二分三十九秒的個人最佳成績,也是四十六歲至五十五歲的分組第一名。

「他們都叫我『馬拉松蕭』,」蕭炳森掩飾不住眼角的得意,五十歲那年參加十六場路跑比賽,其中十三場拿下第一名,並勇奪三場馬拉松冠軍。蕭炳森真如他所屬的生肖「馬」一般,持續跑出輝煌的成績。從四十歲開始,以中高齡跑者之姿橫掃各大媒體版面。

走進蕭炳森整齊的家中,迎面便是擺滿獎盃的櫥櫃,幾乎快要傾巢而出。「我有重新裝修過,人家用櫃子裝高貴的酒,我是用血、汗把獎盃裝滿櫃子。」蕭炳森的狂不僅如此,他還有一整櫃的繽紛跑鞋,供他天天跑步替換。跑鞋伴他上山下海,即便在零下低溫的溫哥華、五千公尺高的四川雀兒山,也從未停歇每日長跑。

數十雙飽經風霜的跑鞋,伴著蕭炳森上山下海。攝影 / Terry、圖片提供 / 蕭炳森

天下沒有簡單的事,也沒有不可能的事。

跟自己比賽的跑者

不同於一年動輒幾百場馬拉松的現在,二、三十年前馬拉松風氣並不盛行。「對一般人來說,馬拉松遙不可及,意志力薄弱的人絕對沒辦法跑馬拉松。」長年的跑友、馬拉松頂尖好手許績勝評論說,蕭炳森有著過人的堅持與鬥志,才能不斷挑戰馬拉松比賽,一直跑下去。

「我有時候三點多起來出門跑步,遇到剛在酒店喝完的朋友,他看到我這麼早起床跑步,說我是瘋子。」蕭炳森的癡狂,讓他享受跑馬拉松的孤獨與寂寞,無視外界笑他痴傻。

雖然沒生過大病,但有次車禍讓蕭炳森足足休養了兩個月,曾動搖他繼續跑下去的堅持。「話說回來,跑步不用招朋友、不用打擾別人,下雨也可以跑。」蕭炳森靦腆地笑了,說來說去,仍放不下對跑步的迷戀。

退休之後,蕭炳森坦言歲月不饒人,逐漸淡出馬拉松比賽,不願再勉強身體換取好成績。不與他人競爭,也不再被時間死線追著跑,蕭炳森選擇跟自己比賽。

捧著一疊泛黃的筆記本,全是蕭炳森累積超過三十年的長跑日誌。從小學習算盤、簿記,讓他從一九八一年開始記下每天練跑的時間與距離,以工整字跡整齊填入格子裡,累積至今十一本。沒跑的日子,他也清楚標誌著母親過世、遇上颱風,或車禍腳受傷等原因,沒人逼他,卻記得比誰都勤快。

不會用電腦的他, 堅持每日手寫記錄, 孩子幫他輸入電腦, 轉換成Excel表格。看著與日俱增的累計,攢下的不是金錢,而是成就感。統計到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底,他已經跑了十六萬二千公里。

用長跑寫下超過30年的日記,看著逐漸累積的里程數,蕭炳森賺足此生成就感。攝影 / Terry、圖片提供 / 蕭炳森

自助也助人

馬拉松為蕭炳森所帶來的收穫,也讓他一圓心中的另一個許諾。「國民學校(小學)畢業典禮那天,我同學要去看電影,但家裡沒錢讓我去看,我跟媽媽抱著哭。」除了滿櫃獎盃,他把馬拉松賽獎金全捐到社福機構,擔任貧苦兒童認養人超過三十年,為的是不再看見另一個幼年貧苦的自己。

二〇〇三年,蕭炳森跟著中華希望之翼協會到四川金陽縣的痲瘋村探訪。兩年後,他為村內大營盤小學第一屆畢業生舉辦越野馬拉松賽,象徵幫助孩子們突破痲瘋病被社會隔離的不友善。

比賽獎金全被蕭炳森捐出去,認養需要幫助的孩童。攝影 / Terry、圖片提供 / 蕭炳森

不老的秘訣

「我的臉很蒼老了,」在第一次見面前,蕭炳森先在電話裡為我打預防針。沒想到我卻看見一位穿著牛仔褲,腳踩慢跑鞋,走起路來快到有點跟不上的健朗身影。

「人就是要有工作可以做,才不會容易老。我退休就像沒退休一樣。」除了擔任台塑退休聯誼會的北市分會會長,還抽空前往長庚養生文化村跟台塑企業文物館當志工,服務時數超過一萬二千小時,獲內政部志願服務獎肯定。

從二〇〇四年台塑企業文物館開幕,他擔任固定志工,每周三早上六點搭一個小時的公車,也成了生活的日常。穿梭在六層樓高的台塑企業文物館,他有條不紊地導覽企業各領域的發展跟歷史,年紀增長的記憶退化,彷彿從未困擾到他。因為他的熱心與細心,館內導覽員更親暱地稱他為「里長伯」。

「機械都要保養了,更何況人是血肉之軀。」回憶過往參加馬拉松賽,蕭炳森不斷努力追求更好的成績。如今他不再逞強,學著與年歲漸增的身體相處,拋下與他人競爭的壓力,聽從自己內心的渴望。跑步的路上,看盡的都是最美的人生風景。


給熟齡者跑馬拉松的小叮嚀


Profile:蕭炳森

1942年生,76歲,嘉義人。1965年進台塑工作,2002年退休。1979年參加台塑運動會,擊發人生長跑的第一記鳴槍,就此挑戰超過百場馬拉松,曾在1987 年的第二屆台北國際馬拉松以2小時52分39秒奪下個人最佳成績。長跑里程累積至今超過16萬2千公里,等同繞著地球跑四圈,目前還在基隆河畔的跑道上奔跑,被稱為「馬拉松狂人」。

延伸閱讀

朱魯青自創歸零法 用三堂課打造「減齡」人生

尋找下一個人生志業 ; 韓懷宗的「咖啡學」

退休後開道南館 小鬍子老闆說下輩子要和咖啡一起過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