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退休玩咖啡!就算不喝你也要懂台式咖啡厲害在哪裡

韓懷宗 - 台灣咖啡 - 安可人生

圖片來源:韓懷宗Facebook

近幾年,台灣在世界各項咖啡大賽的突出表現,已讓越來越多的觀光客來台灣旅行,除了以往的夜市小吃攤,也將咖啡館朝聖列入行程選項。

圖片來源:韓懷宗Facebook

台灣歷史底蘊造就我們咖啡文化的多元性,從1884年英國人帶來第一株咖啡樹,歷經日據時期、美援時期,以及九二一地震後等階段,台灣的咖啡種植已經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經由台灣咖啡農的努力與新一代咖啡師頻頻拿下國際賽事獎項,讓台灣的咖啡文化進入一個指標世代。

圖片來源:韓懷宗Facebook

從2013年就在台灣各個咖啡產區研究,韓懷宗在他的著作《台灣咖啡萬歲:令咖啡大師著迷的台灣8大產區和54個優質莊園》將台灣八大產區咖啡特色一一介紹,包含中部產區、南投、 雲林古坑、阿里山區、南高屏與台東產區。目前在南投產區擔任輔導師的韓懷宗也長期鼓勵咖啡農參與「精品級認證」,樂見台灣咖啡品質再提升。

圖片來源:韓懷宗Facebook

他認為過去台灣咖啡農沒有精品咖啡的概念,所以種植出來的咖啡常帶有輪胎味、木炭味、土辛味。雖然當時韓懷宗的評價聽在農民耳中很殘酷,但是實際烘豆、沖泡比較後,只有看到自己的當下狀況,才有願意改變的可能。農民們提升種植方式,甚至嘗試後製處理技術,「現在,台灣咖啡豆真的很不一樣了。」他說。

圖片來源:韓懷宗Facebook

常常不免被問到,到底台灣咖啡豆和其他國家的咖啡豆有何不同?韓懷宗認為很多人天花亂墜形容:台灣咖啡豆的特色就跟台灣人一樣,溫良恭儉讓。但是這應該是過去式,「過去台灣咖啡豆很平凡,說酸不酸說苦不苦。因為過去咖啡豆的後製技術做不好,就是剛剛說的輪胎味。」

圖片來源:韓懷宗Facebook

韓懷宗認為台灣咖啡有一個穀物味,帶著木質調與一些茶感。其實藉由後製變化會很大,這也是他接下來很希望花時間「玩」的實驗。「因為咖啡好玩的地方就是不斷演變,嘗試各種不同的後製處理技術,像是無氧日曬、無氧水洗…等等。讓低海拔的咖啡豆也展現有趣的風味。規矩定死了就沒意思了!」

圖片來源:韓懷宗Facebook

經過發酵、後製,把咖啡豆變成生豆的發酵過程,過去不被重視,如今有著長遠進步。像是台灣過去的咖啡種植區間很窄,約莫900以上到1200高海拔,如今技術持續進步,低海拔產區的咖啡豆也能展現香氣。「好壞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當初鼓勵農民參與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CQR美國咖啡品質協會(Coffee Quality Institute)…等權威機構評鑑。剛開始很多人不願意試,覺得台灣哪可能上得了。目前60幾種台灣咖啡豆都有86分以上,我們再努力一下國外能見度也會越來越高。」他說。

過去咖啡館和產業端連結不深,韓懷宗認為接下來要讓台灣咖啡豆更進步,得要串起產業鍊才有用。於是開始邀請像是Fika Fika老闆陳志煌…等更多台灣咖啡館到產區交流,多製造嘗試的機會,東西夠好就有機會讓市場看到台灣咖啡豆。

目前正以咖啡作為退休志業的韓懷宗,認為接下來就是幫台灣咖啡館與產區做媒,他笑說這樣的退休生活,每天都過得極有意義。

延伸閱讀:

尋找下一個人生志業 韓懷宗的「咖啡學」

咖啡大師的GABEE之味

咖啡大師引路 台北五家風味咖啡店微旅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