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天亮之前,天地間的悠揚慢板與溫柔願力

撰文/嚴瀟瀟

1982年,貝絲・科隆斯(Beth Krommes)在她的家鄉、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彼得堡的一間本地畫廊Sharon Arts Center,見到了三位木版畫家Herbert Waters、Nora Unwin與Randy Miller的作品。那便是一位傑出創作者版畫生涯的濫觴。

科隆斯所擅長的,是結合了刮版畫(scratchboard)和水彩的混合技法,創造出同時具有沉靜內斂和鮮活明麗、又富含裝飾性的畫面風格。縱觀科隆斯歷年來的作品,可見不少長於描繪草木、萬物的故事或自然繪本,連結起她在繪本之外、木刻與油畫創作中分別凸顯的線條與色彩敏感。她的揚名立萬之作《夜色下的小屋》(The House in the Night,2008)僅用上黑白木刻與金色,就生動兼顧了造型與氛圍;從這一角度看,近年新作《天亮之前》(Before Morning,2016,繁體中文譯本2017)可謂一脈相承之作。

書名:《天亮之前》/文: 喬艾絲・席曼,圖: 貝絲・科隆斯/出版社:道聲

《天亮之前》在色彩運用上不似《夜色下的小屋》那般極簡,但依舊相當克制,絲毫未有蓋過版畫線條之勢,反倒時時令人驚艷於二者交匯時製造出的明暗光影,超越了裝飾繪畫的扁平感,為整個故事撐起生動而悠遠的意境。科隆斯使用的版畫小鏟刀一端嵌入筆套中,這樣她得以運刀如運筆,自由地描繪每一處細節,又為隨後鋪設的色彩騰出足夠空間,並且巧妙地穿插大量留白,那是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雪和光,串聯起這個冬夜裡的暖人故事。

書名:《天亮之前》/文: 喬艾絲・席曼,圖: 貝絲・科隆斯/出版社:道聲

科隆斯的畫面一直都與詩珠聯璧合,無需過多敘述性文字,她的畫就足以講述完整的故事,詩文則以若即若離的距離將之升華。《夜色下的小屋》的文字採納的是英文經典兒歌《This is the key of the kingdom》的句式;詩人、童書作家喬艾絲・席曼(Joyce Sidman)與科隆斯多次合作,她為《天亮之前》撰寫的文字凝練而深邃,適合以慢板的韻調緩緩朗讀,成為與畫面相伴的音樂,吐露一個孩子渴求母親留在身邊的心聲。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母親的班機甚至在那蕩氣迴腸的心聲中遇雪取消。

書名:《天亮之前》/文: 喬艾絲・席曼,圖: 貝絲・科隆斯/出版社:道聲

飛行是本書中另一處重要線索,無論是母親擔任飛行員的民航機,還是雪天裡依舊振翅高飛的大雁,甚至還有那漫天的雪花,從不同角度象征著一種輕盈而不受拘束的想望。更令人回味無窮的是一處小細節所牽動起的全書立意:女孩擺在案頭的,是一本愛蜜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1897-1937)傳記,那是第一位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傳奇女飛行員、也被廣泛認為是一位女權主義者,她最終在計劃的環球飛行途中神秘消失於太平洋,自此成為不計其數的文藝創作(電影、文學、音樂)的改編形象。

書名:《天亮之前》/文: 喬艾絲・席曼,圖: 貝絲・科隆斯/出版社:道聲

埃爾哈特直接出現於《天亮之前》書中,無疑是科隆斯埋下的重要符碼,聯想到她在畫面中描繪擔任飛行員的母親、顯然熱愛或許也嚮往飛行事業的女兒,形成對照的是照料妻女飲食起居的父親,明顯完成了一次性別翻轉。無意對性別偏見作出直接批判,卻藉由勾勒出別樣、卻融洽的家庭結構,傳遞出透過改變自身而改變世界的溫柔力量。在願望尚未實現的「黑夜」之中,在願望實現的「黎明」到來之前,當務之急,就是找到那在睡夢中都不曾減弱的願力。


作者/嚴瀟瀟

寫字的人,蟄居於藝術間,也時時放飛自己。跟隨孩子闖進繪本樂園,從此拓寬了藝術視野。偶爾不偷懶時,筆耕於「書房有隻貓」臉書粉絲頁。

 

 


延伸閱讀:

山一樣的男子

好好吃,好快樂!

將傳統文化編織進故事裡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