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食記憶,但可能不懂原因,為何美食記憶常會讓人魂牽夢縈?
還記得肯德基炸雞的兩支廣告片嗎?2004年「這不是肯德基」廣告片:媽寶的阿兵哥,吃了一口媽媽帶去的炸雞,就知道這不是肯德基炸雞,躺在地上打滾。
2009年「北海道牛奶軟凍蛋撻」廣告片:失去記憶的老公,老婆給他看相簿,他記不起來;後來給他吃蛋撻,他就想起北海道旅行中看到的乳牛、草原、空氣、天空。
前一支廣告片談到人對美食記憶深刻,後一支廣告片笑誇人可以藉由美食回到記憶源頭。為何美食記憶如此難忘?我們一般用「色香味俱全」來形容美食,其實人對美食的感受不只色、香、味而已。
請容我用佛法的術語來解釋。「六根」指人有六種能感覺的器官: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是六根所感覺的對象: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簡單來說,就是人的感受共有六種,前五種色、聲、香、味、觸是生理的感受, 第六種法是心理的感受。
總而言之,人的美食經驗常包含了所有的六種感受,除了對食物本身,還有用餐時的場域、氣氛、人情,以至於食物由來的歷史、典故等,因此才會留下深刻的記憶。
深刻的美食記憶,對人會有什麼影響呢?我用歐洲語言的一個單字Nostalgia 來說明:空間上的「鄉愁」,或時間上的「懷舊」,或兩者的加乘作用。
我曾留學美國,早年美國的台灣學子,常因想念家鄉小吃,而形成了鄉愁。他們自己做滷肉飯、米粉炒,或開幾小時的車找餐館吃葱油餅、小籠包、牛肉麵,雖然覺得少了台灣的滋味,但也得到些許的撫慰。
有人旅居海外,回台灣不是先回家,而是去找街頭小吃。有人才出國幾天,回台灣第一件事就是吃牛肉麵。
有一位住台北的阿美族朋友, 他的族人常從花蓮帶回部落的野菜, 煮成野菜大鍋湯Haposay,一起分享。大家想起花蓮部落的老婦人說:「阿美族的孩子就要吃阿美族的苦菜,吃苦菜可以醫治生活中的苦惱。」對都市原住民來說,即使遠離故鄉,但食物在哪裡,部落就在哪裡!
另一位孝順的朋友,為了紀念去世的父親,他會專程從台北來基隆吃水煮原汁豬腳,因為他父親生前很愛吃,他常陪他來吃。
我是基隆人,基隆廟口是台灣歷史悠久、保存最多原貌的廟口小吃區,有很多幾十年甚至百年的老攤。我常坐在攤子前的位子,耳中人聲鼎沸,眼前一大鍋燒滾滾的肉焿、咖哩、鼎邊趖、紅糟鰻焿等,口中咀嚼的滋味,空氣中彌漫的香氣和熱鬧,腸胃的飽足加上內心的滿足,這是我與四代家人共有而相同的美食感受。
然而,有些美食感受已不可再得,變成永遠無法撫慰的鄉愁和懷舊。基隆廟口有一家滷肉飯,旅行美食作家舒國治曾撰文推薦,但一年多前已經悄悄歇業。
當年舒國治從台北搭火車來基隆,就為了吃這家的滷肉飯、高麗菜、豬腳湯。他說:「有人問過我,全台灣滷肉飯哪一家最好?哇,好大一個問題!自北到
南,滷肉飯我不知吃過多少攤,但真要說最好的一攤,不瞞看官您,我答得出來,便是基隆廟口十九號攤(晚上才開)。」(2005年11 月7 日《商業周刊》第937期)
幸好這不是我的遺憾,我最愛的滷肉飯是基隆廟口另兩家,哈哈!
我一直對認真經營的老攤老店心存敬意,並希望他們代代相傳,尤其是美味、平價、照顧庶民的傳統小吃,因為他們治癒了無數人的鄉愁和懷舊。
聽說失智老人的照護運用了「懷舊治療」,所以我預防失智的方法就是:常吃懷舊美食!
延伸閱讀:
復興臺南味 「和興號鮮魚湯」老字號新面貌
加入安可人生LINE,熱愛熟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