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習慣不是不能改 女兒用「21天餐桌實驗」陪父母打開生活的窗

1114

小時候,因為父母都在外工作,而外婆家又離家不遠,朔川和弟弟放學後,總是先去外婆家,吃完晚餐,才由父母接回家。一直到她升上國中,家人才開始在自家的餐桌上一起吃晚飯。

母親下廚時,除了蔬菜和海鮮等食材會隨季節變換,料理時多半遵循外婆傳授的作法,烹飪方式少有變化,也很少嘗試研發新的菜色。

在日常作息上,母親也相當慣性。孩子長大後,她的每一天幾乎都在買菜、做飯、看電視或刷影片中度過。相比之下,父親又更加規律,彷彿體內自帶一個精準的時刻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全部按表操課,少有例外。

而隨著年紀漸長,父母更傾向於「你告訴我怎麼做就好」,不太想再費心思考慮細節,習慣有人在旁指引、一步步說明。這種心態,也多少體現在他們固定且規律的生活裡。因此,朔川希望透過「好好說頓飯」這個活動,讓父母嘗試不同的事物,刺激他們思考,也能預防失智。

活動開始後,母親第一次收到寄來的各式食材,眼睛裡閃著興奮,覺得這些新奇的東西看起來都很好玩。只是,當真正開始料理時,即使是最基本的義大利麵, 也需要朔川詳細解說,習慣一板一眼的她,緊緊依賴包裝上的說明,不太敢自己嘗試變化。

於是朔川便帶著媽媽,把魚漿混進蔬菜,做成煎餅;把肉醬拌進豆芽菜裡,做成清爽的沙拉。每一次新的搭配,都是母女倆一起完成的小冒險。

「好好說頓飯」的活動悄悄改變了母親的觀念,她開始習慣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還會想著「五行養生」的道理,在料理中加入不同顏色的食材,讓餐桌變得更加繽紛。活動期間,為了完成「健康小任務」,朔川經常帶著父母一起運動, 原本幾乎不運動的母親,也因此逐漸養成了運動的習慣。

如今,父母每天晚上八點到九點都會固定運動,內容包括簡單的肌力訓練、有氧運動。即使母親沒有外出走路,也會在家裡多走動。朔川還特地為她買了小米手環,讓她開始記錄每日步數。至於父親,雖然生活習慣沒有太大改變,但對於原本排斥的冷凍食品,在嘗試過後,態度也有所軟化。

朔川明白,要讓長輩去嘗試新事物,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習慣,是歲月累積的安全感,要動搖它,哪怕只是一點點,都需要勇氣。不過,她認為,人生只有一次,不能只是守著舊有的規矩過日子。對她而言,「好好說頓飯」不只是一場飲食實驗,更像是為家庭打開了一扇窗。未來,她仍想要找機會帶著父母去探索更多不一樣的風景,讓生活裡多一點新意,也多一些可能。

餐桌練習題

● 鼓勵長輩多多嘗試新事物,可以從變換食材菜色開始,給予正向回饋,讓他們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做到的。
● 學習認識各種食物的營養成分,料理搭配時加入基本概念,帶領長輩往健康之路邁進。

(節錄自《距離一公尺的愛:21天餐桌實驗,看見理解與陪伴的力量》 )


《距離一公尺的愛:21天餐桌實驗,看見理解與陪伴的力量》

作者:謝其濬

出版社:有光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