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如何創造被動收入才能享受退休?跟著財經專家準備退休金

如何擁有豐盛自在的退休生活(下)

舒適自在的退休生活,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想要達成這個目標,我認為「身體」與「金錢」的準備非常重要。上一篇跟大家聊了-身體,這一篇就來談談-金錢吧。

💡首先來看看需要準備多少退休金,這是一個大哉問,有人過著簡樸生活就滿足,有人預備入住高級養生村。加計預期壽命以及通膨等因素,真的沒有標準答案。但 一般來說,可以利用「所得替代率」估算,假設退休前的月所得是6萬,期待退休後,可以保有七成退休前薪資的水準生活,就用6萬*70%=4萬2千。

預計65歲退休,國人平均壽命約為81歲,至少需要”4.2萬*(81-65)*12″,約806萬的退休金;也有人使用「4%法則」,簡單來說,就是每年從投資組合中提領4%作為生活費,我們同樣以退休前的月所得6萬,期待退休後保有七成退休前薪資的水準生活,每年大約需要50萬的生活費,那麼退休金應該準備「50萬÷4%」,約1250萬的退休金。

必須注意的是,這些金額都沒有把通膨怪獸考慮進去,也沒有加計突發疾病需要的醫療費等,建議大家,不管採用那一種計算方法,準備的退休金只能多不能少,並持續投資以對抗通膨。

身在台灣的我們,退休後可以領到三筆錢:1️⃣勞保老年給付、2️⃣勞工退休金以及3️⃣國民年金。以我自己為例,每個月的薪資,我都會自願提繳6%強迫儲蓄,退休時同樣可以領取個人專戶中累積的本金與收益。我還採用「定期定額」、「以大養小」的方式進行投資,幫自己累積退休金。固定時間、固定金額買進ETF,規避因市場波動而造成的損失。相較於單筆投資來說,「定期定額」比較無趣,但正好符合退休金需要的:「降低投資風險,穩定投資效益」。每季或每半年領取的股利,我不會再投入股市,而是轉投基金,或是利率較高的外幣儲蓄險,幫自己建立一個又一個的小水庫,小水庫養肥了,再購入ETF擴大部位。退休後,這就成了一筆被動收入。

身邊有朋友,退休後將位在蛋黃區的房子出租,自己在蛋白區貸屋居住,他說,兩口子一房一廳足矣,只要生活機能與醫療方便,出租房屋所得,每月扣掉生活費還有剩,幾個月累積下來,就能出國走走看看。有朋友從教職退休,取得纏繞畫教師資格,在社區大學當起老師,既是自己的興趣,也能賺錢,還認識一堆朋友,真的是一舉數得。也有鄰居當起了便利商店店員,每天上四個小時的班,既不脫離社會,又有筆收入,我認為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嘗試當網紅,受邀參觀台北松菸的波隆拿插畫展(圖片來源/李德瑜)

每個人追求的退休生活不盡相同,但保有穩定的被動收入,非常重要。與其等著被安排,不如掌握主控權,規劃自己想要的老年生活。有健康的身體+穩定的被動收入,可以讓你自由的綻開人生第二春,擁有理想的晚年生活。💖

歡迎跟我分享,你的退休計畫!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