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台灣護理學會專欄】失智家庭一路相伴 NICE照護模式協助尊嚴老化

【台灣護理學會專欄】失智家庭一路相伴 NICE照護模式協助尊嚴老化

文/蔡麗珍 光田醫療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長照中心主任、光田醫療社團法人附設光田護理之家負責人、台灣護理學會長期照護委員會委員、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大台中護理師護士公會理事

照顧失智症(Dementia)患者是一條漫長的路,病程可能長達10-11年,由於記憶下降影響其獨立生活能力及安全問題,患者可能出現健忘、妄想、幻覺或情緒失控、情緒不穩等精神行為症狀,帶給家屬極大的照顧壓力。

光田醫院神經內科設立之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每年新增確診300多位失智症個案,為幫助日益增加失智個案家庭,附設光田護理之家於民國97年起陸續成立失智症日間照顧、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及失智症24小時小單元式住宿專區,並且積極培育失智症照顧種子成員,提供失智症個案及家庭:輕度到重度、社區到機構之連續性照顧服務。

機構推動創新服務-失智症NICE照護模式協助失智個案有尊嚴老化,內容涵蓋:

N-need(照顧者了解個案的問題與照護需求)

運用全人評估工具,瞭解個案身、心、社會問題,找出「失智者的生活潛能」,掌握失智症本人的意向,支援其「希望」或「可能」的生活。

I-improve (改善問題行為)

透過運用非藥物輔助措施改善問題行為。

1.懷舊活動:布置居住環境擺放個案過去生活老照片、舊家具或熟知的音樂及影音檔案等引導回想及發言,喚起個案對過往記憶的人、事、物,產生正面心理反應。

2現實導向:居住空間標示清楚擺放月曆時鐘,引導活動前工作人員自我介紹流程說明有助於更準確地掌握四周發生的事情和資訊,提高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認知和適應。

3.訓練工作人員運用失智症患者溝通策略觀察個案表達及語言能力,尋找個案可以理解的溝通方式,不強迫其照表操課減少個案反抗及挫折感。

4.娃娃療法:藉由照顧娃娃及互動過程使他們感受到被需要、自己是有用的,提升其成就感及幸福感。

失智者藉由照顧娃娃及互動過程,提升成就感及幸福感。(圖片來源/蔡麗珍)

5.音樂輔療培訓日本加賀谷式音樂輔療活動帶領者,每週進行一次音樂輔療提升其專注力。

C-care(跨專業團隊照護)

醫師、護理、照服員、營養師、復健、社工及藥師定期召開個案討論會共同研擬個別化照護計畫,減少個案就醫次數。

E-enhace(提高照護品質)

推動固腦增肌活動提昇其自信心及生活品質例如:

1.進行學習療法增強認知。

失智症NICE照護模式運用學習療法來增強認知。(圖片來源/蔡麗珍)

2.鼓勵參加團體活動及肌力運動。

鼓勵失智症患者參加健康促進活動增肌。(圖片來源/蔡麗珍)

3.舉辦一日店長連結社區友善店家讓長輩有社會參與機會。

舉辦一日店長美食結合認知提升活動。(圖片來源/蔡麗珍)

照顧機構提供不同層級的照護模式,可以幫助家屬因為失智症個案病情轉變,被迫需要四處找尋下一個轉銜單位之辛勞,無縫接軌的服務有助減輕照顧者負擔及協助患者有尊嚴老化。

作者蔡麗珍為光田醫療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長照中心主任、光田醫療社團法人附設光田護理之家負責人、台灣護理學會長期照護委員會委員、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大台中護理師護士公會理事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