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臨床佛教宗教師:從臨終到死亡就是一種身心解離過程

(photo by Pixabay)

面對死亡的來臨,末期病人心中常會有這樣的疑問或困擾:

死亡過程會不會很痛苦?病人常對醫師說,「我不怕死,我只怕死的時候會很痛苦……」

 

瀕死,指的是到達死亡的生命過程。當沒有方法可再維持生命,確認即將要死亡的事實,就是進入瀕死階段。對多數人而言,瀕死是漸進的過程,有長有短,但通常指死亡前一至二週。

 

瀕死痛苦,指的是末期病人對死亡過程與狀態的恐懼,受身心靈整體痛的困擾而表現出難以言喻的痛苦狀態。如案例故事中的李先生,一開始是害怕臨終前失去正念的死亡恐懼,而後則起大恐怖與懷疑之靈性困擾,經歷瀕死痛苦……

 

臨床上,我們常見病人面臨身體即將失去控制時,身心感受異常,會擔心閉上眼睛就永遠無法醒來的死亡恐懼。

 

六十歲的曾小姐是肝內膽管癌合併肺轉移,充滿正念,認為生病是她生命中最有意義的時光;直到臨終前三天,她出現了死亡恐懼與躁動。

 

我探視時,見她眼睛半開半閉,似乎要睡著了,但又瞬間睜開眼,苦著臉搖頭,無法言說究竟是什麼感覺。

 

我問,「是不是擔心睡著後就無法醒來?」她先是點頭,隨即又搖頭否定,「我不怕死,只是這樣好痛苦,好像回到剛入院的第一天,有種走不出醫院的感覺。」然後,曾小姐又突然說,「我看到天花板有人,有男有女,頭上還長角,看起來沒有惡意……」

 

有些病人的瀕死期過程比較長,往往容易出現瀕死痛苦,有明顯的身心解離狀態。一般來說,解離症通常是在人遭遇重大事件或龐大心理壓力後突然產生,以女性發生的機率較高。

 

實際上,從臨終到死亡就是一種身心解離過程,只是有些病人不明顯或無法察覺,有些病人則很明顯,造成瀕死痛苦;如出現心裡想的(腦發出的訊息)和做的不一樣、時空混淆、定位錯置等狀態……徐小姐就是典型例子。

 

五十歲的徐小姐是肺腺癌末期病人,信仰佛教,瀕死過程長達半個月。起初她非常不安,常夢到冤親債主;後來,她做好死亡的心理準備時,反而身體拖住她了,情緒躁動,出現身心解離狀態。

 

她每晚睡覺時會有一個儀式——雙手放在腹部,把自己整理得很好,告訴自己,「今天的現在就是最後一刻,等一下阿彌陀佛就會來接我了。」然後閉著眼睛跟她先生說,「阿彌陀佛要來接我了,我要離開了!」

 

可是,隔天她又醒來,或半夜被叫醒時,她會非常憤怒,「我都要去阿彌陀佛那裡了,你們怎麼又把我叫起來!」

 

她每天都準備死亡,可是都沒死去。起初,她想今天阿彌陀佛可能沒空,可能明天或後天才會來;後來,她懷疑是不是阿彌陀佛騙她?為什麼她準備好要死了,身體卻還不要死,到底什麼時候才會離開啊?然後她又想,是自己念佛念得不夠,所以阿彌陀佛不來?還是冤親債主沒有去到阿彌陀佛那兒,所以自己到現在都走不了?

 

她開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常將以前的事誤認為是當下發生的狀況,反反覆覆,先生被搞得莫名其妙,很生氣的說,「妳這是故意在作弄我嗎?」

 

有一次她想拿茶杯,卻發現拿不起來,這才意識到身體慢慢失控了,心裡想的和做的不一樣,有時會出現視幻覺,有時會時空錯置混淆,一切都失控了……

 

她每天都會做功課,我則每天帶她回向,這是她最平靜的時候;但是到晚上或隔天,她又開始和先生發生衝突,每天醒來都會說,「為什麼我還沒去阿彌陀佛那裡?為什麼我還要那麼的痛苦?」……

 

不論病人是否做好死亡準備,臨終前如果心中還有罣礙,或無法信賴自己或信賴自己的信仰,或急於往生而無法平靜,無法順其自然,都可能出現瀕死痛苦,在死亡過程中充滿恐懼。

 

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除了身心因素外,關鍵往往就是難以言說的「靈性困擾」;只是每一個病人的靈性困擾不同,卻關係著病人是否能善終,其實這也是時時考驗著我們臨床宗教師的核心課題。

本文摘自三應之《陪你善終:跟隨臨床宗教師走入靈性困擾與靈性照顧之旅

《陪你善終:跟隨臨床宗教師走入靈性困擾與靈性照顧之旅》

作者:釋慧哲/ 釋普安/ 等

出版:三應


延伸閱讀

身為一名臨床佛教宗教師,在安寧病房穿梭病榻的日子

臨床佛教宗教師:世人都對同一件事感到害怕,那就是「死亡」,從靈性照顧角度來看死亡恐懼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