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樂讀書房|下定決心當個受歡迎的長者吧!

在學校修「諮商輔導」時,有次老師在課堂上談婆媳問題,有個已經當婆婆的老媽媽,站起來分享親身見證。

她說,以前曾經因為不滿媳婦,跑去向牧師告狀,希望牧師評評理,沒想到牧師聽完之後,未直接回應,而是默默走去提了一桶水和拿了一條毛巾,將毛巾浸溼後,請她抓著毛巾的一頭,牧師則抓著另一頭。

「來!我們各自往不同的方向轉,」老媽媽照著牧師的指令操作,毛巾因此被擰出了一堆水:「看到了嗎?如果我這頭代表妳媳婦,妳那頭代表自己,兩個人意見相左的結果,妳兒子就會像這條毛巾一樣,被妳們擰出眼淚。」

被牧師這麼一點醒,那個老媽媽立刻想通了,從此以後就跟媳婦站在同一個陣線,為了幫助「同一個男人」變成「更好更成熟的男人」而努力。

每次在跟婆婆媽媽講課時,我都會舉這個故事為例,藉此告訴她們:「媳婦永遠不會是妳的敵人,而是戰友,唯有妳們並肩作戰,妳的兒子才會變成一個更孝順的兒子,媳婦的老公也才會變成一個更愛家的好男人,如此一來,不是雙贏嗎?」

雖然很多婆婆媽媽當下聽了,覺得有理,但回歸現實生活,似乎還是很難做到不跟媳婦競爭,甚至會與媳婦爭寵,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家庭紛爭。

 

真誠相待的關係更重要

身為三個孩子母親的我,早在孩子陸續成年之後,我就開始做好分離的心理準備,孩子總有一天會真正的離開我們,開始獨立去經營他們新的家庭。

這也是一個必然且合理的分離,如同我們早年也是從原生家庭脫離,與另一半共組新家庭。若是該放手的時候不放手,甚至試圖用情緒化的方式來綁住孩子,那麼不僅可能破壞與孩子的關係,孩子也很難有真正長大的一天。如此一來,要他如何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

其次,若身為婆婆,還有一個事實必須認清,那就是媳婦就是媳婦,永遠都不會變成妳的女兒,所以無須為了刻意拉近關係,跟媳婦說「我會把妳當自己女兒來疼」的這種話,以免實際上做不到,反而造成妳們婆媳之間的嫌隙。

當然了,在此同時,妳也無須期待媳婦會把妳當成親媽來對待,因為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我自己有兩個兒子,我也常告訴自己,與其自欺欺人,如直接認清現狀――婆婆和媳婦再親,終究沒有血緣關係。

況且,媳婦在嫁給兒子的前三十年(假設是三十歲結婚的話),婆媳彼此是完全不認識,也不曾共同生活過一天,只因為一個男人,這兩個女人才開始有了關係,怎麼可能立刻就能血濃於水?還沒到那樣的情感深度,就硬要將婆媳關係比作成母女,不僅顯得矯情,彼此也會演得很辛苦。易言之,唯有先認清事實、避免錯誤期待,慢慢地從相處中彼此認識,才能真正打造出一段真誠相待的婆媳關係。

同樣的面對女婿亦然,雖然傳統上「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在社會上丈母娘跟女婿的關係似乎沒有像婆媳關係那樣被關注。還記得第八篇的那位過度介入女兒婚姻,硬是成為女兒婚姻第三者的丈母娘嗎?仍要提醒有女兒的媽,不要因為太愛護自己的女兒而不放手。

 

學會自處,發揮智慧

若是單身或膝下無子女的姊妹,那就學習當個可愛的老人吧!即使身旁沒有老伴或子女陪伴,只要學會獨處的功課,加上把身體照顧好,一樣可以活出精彩的老年生活。

我認識一位從研究所所長退休的老媽媽,已經九十好幾,卻依舊耳聰目明。雖然先前因為先生過世,難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但仍然不想給兒女添麻煩,兒女們想接她到國外,或回來陪伴照顧她,她都因為不想影響兒女在國外的家庭和事業而婉拒。

自己努力從哀傷中恢復後,就繼續服事教會的弟兄姊妹,舉凡一些教會牧長的需要、夫妻失和、同工紛爭的事情,都會去找她當公親。即便她沒有學過輔導,卻都能以長者的生命智慧,以及真理的教導,使人和睦。

有次,她的子女從美國回來, 特地請教會的牧長們吃飯, 感謝大家對媽媽的照顧,席間,大家卻反過來為了老媽媽在教會的付出,向她的子女道謝。那時子女才明白,原來媽媽雖然年事已高,仍然有照顧他人的能力,難怪子女說想搬回國同住,方便就近照顧,都被她拒絕了。

數十年生命淬鍊而來的「智慧」,是歲月和歲數都奪不走的珍貴資產。進入老年階段的姊妹們,讓我們都善用此一資產,做個受人歡迎的老人。

《沒有經痛的人生》

作者:沈美珍

出版:啟示出版


延伸閱讀

我的荷蘭婆婆:我不是妳媽,叫我名字就好!

簡靜惠:用松下幸之助「素直心」面對銀髮人生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