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人生電影院】想要卻又留不住,從《阿嬤養的豬》談起

阿嬤養的豬-1

先說段往事。

幾年前,我到某國立大學分享基隆市關懷據點的長輩照顧模式,內容大抵環繞著「群體互動,關懷分享,送餐問安」等經驗談。現場一位教授回應了一段真人真事,至今讓人印象深刻:「我爸爸以前很喜歡去關懷據點,但他現在不去了。為什麼呢?不是據點辦不好,而是他待久了,發現一起共餐的高齡好朋友,陸續離世,他會難過,無法面對這種失去。」

記得這段往事,看到《阿嬤養的豬》(2019)這部墨西哥電影更有共鳴。人生多遺憾,只因「想要,卻又留不住」。

電影一開始,老婦人打電話給人在美國工作的兒子。冰冷的電話語音轉接,折騰了她,待兒子接到電話後,顯然不是對的情境,兒子在乎的是工作,而老婦人只是想聽聽他的聲音。

或許,也因為這種毫無交集的情境,讓老婦人把老伴過世的消息吞了回去。

在兒子不知情,沒有回來奔喪的情形下,老婦人獨自為老伴舉行了葬禮。

老婦人清楚,兒子還在,但很難回到身邊;而朝夕相處的老伴,已經天人永隔。美國的越洋電話與家鄉葬禮,儀式不同,卻意義相仿,都是她在乎的已經留不住、回不來。

此後,老婦人陷入了生命黑洞。冰箱經常是空的,提不起胃口,也食不知味,即便鄰居好友前來關懷,也冰冷以對。

遺憾燒成灰,想望喚不回。

直到一頭母豬闖入了她的生活,讓原已乾涸見底的生命重新獲得滋潤。老婦人移情,把豬視為她的孫女,當作家族新成員來呵護。阿嬤開始洗手作羹湯,請鄰居蓋豬圈,牽著豬孫女逛大街,炫耀同樂。

阿嬤神奇復活,但豬孫女也到了另一個豬生階段。

她,不再是小豬了。在鄰居的提醒下,阿嬤發現「不該剝奪她當母親的機會」,因而配種生產,讓豬孫女升格成豬媽媽。

遺憾的是,「豬生」不同於「人生」,豬孫女升格當媽媽不久,便蒙主寵召。獸醫告訴阿嬤,與其無效治療,不如學習如何告別。

阿嬤再次承受「想要,卻又留不住」的遺憾衝擊。豬畢竟是豬,豬的生命早阿嬤先走一步,並不教人意外,難的是如何讓感情軟著陸。

「喪孫」的阿嬤又回到常態:躺在床上不動、不愛與人交談、冰箱又空空如也,身心靈像洩了氣的皮球,欲振乏力。

電影結尾,讓人充滿懸念,又滿是惆悵。人在美國的兒子終於來電,想趁聖多明哥慶典當天回去看看老母。

原以為失去的,要回到身邊了。已經快OFF的生命開關又被調到ON。

老母依約,徒步往公車亭走去。從白天等到傍晚,從迎接兒子返鄉,變成守候公車亭的老婆婆。場景就定格在這裡,電影就這麼結束了,開放性的結局留給觀眾反芻:無論是死是活,無論是人是豬,遇到想要卻又留不住的依戀,究竟該如何調適自處?

這沒有標準答案。一位朋友曾說過,你必須找到能讓你過得愈來愈好的方法,因為時間繼續往前走。

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功課,高齡者尤其如此。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勢必會累積愈來愈多這種外界崩塌、想要卻又留不住的心碎經驗。

終究,我們都得回歸內在,學習如何面對自我這一關。


【關於電影】  
《阿嬤養的豬》透過獨居婦人對動物的依戀,點出老人現實處境,熱帶風情的景色、 美味的料理、人情味的可愛人物,打造出充滿愛與信念的樸素小鎮,細膩堆疊出人與 小豬的真摯情感,已近薄暮的主角,面對人生的無常,選擇放手與釋懷,心境轉換帶 出希望的光輝,更顯溫暖令人動容。

 


延伸閱讀

【人生電影院】從《巴黎寂寞不打烊》談孤獨

【人生電影院】 從《日落時分》談回憶

找到面對人生的智慧 給下一代最有影響力的繪本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