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PSA華科慈善基金會照護聽力、撫慰心靈,繼續用五感探索人生

PSA 華科慈善基金會

林龍森,PSA 華科慈善基金會執行長、華科好樣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倡議聽力健康與照顧者喘息議題,推廣用五感探索美好生活。

文字=鐘玉霞  攝影=張紀詮

對多數人來說, 聽覺在五感之中就像空氣一樣,或是像呼吸一樣自然。有時,甚至嫌吵,當作耳邊風般沒有聽見。但對天生聽損或是因意外、年齡增長而退化,造成重聽、耳背的人來說,卻得忍受耳中的寂靜,看著如默片般的日常在眼前上演,或是忍受太小聲聽不到、聽得到但聽不懂的困擾。尤其,長期雞同鴨講,聽力退化的樂齡族若因此減少出門、拒絕溝通,甚至沉默噤語、封閉日常社交生活,缺少了感官刺激及情感連結,那麼更容易加速身心退化。

歌后彭佳慧溫暖美聲傳唱:「我無畏無懼,我練習再練習;靜默之中,我才學會聆聽夢的聲音。」長期關注聽力受損健康議題,PSA華科慈善基金會特地製作公益歌曲《夢的聲音》,鼓勵不論任何年齡,不要因為聽覺障礙而封閉了自己與世界的連結。

MV中的兩位主角,一位是熱愛攝影的Jeremy,一位是聽損舞者林靖嵐,天生聽損的他們與攝影、舞蹈交談,大聲地鳴放自己的夢想,藝術不只是療癒處方箋,似也修復了他們的感官。其中,林靖嵐更與同為聽損者的妹妹成立舞蹈團,帶領聽損者,一起用身體唱著快樂的節奏。

重新聽見,免於退化和封閉

根據研究, 臺灣六十五歲以上樂齡族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是失能性聽損;美國聽損協會報告更指出,聽損者平均費時七年才願意戴上輔具。華科慈善基金會成立近二十年,新店辦公室設有聽力檢測室、助聽器銀行,提供免費聽力健檢、專業建議,及不同品牌助聽器免費試戴服務,最長可免費試戴一個月。此外,已連續多年每年百場巡迴社區據點、學校,進行免費聽力健檢與照護教育。

「 聽力受損是不可逆的。」華科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解釋,樂齡族聽力健檢後開心地較量: 「 我七十分,比你五十分高。」解說後才瞭解,成人二十五分貝、樂齡族四十分貝是正常聽力者可聽到的最小音量,數字越高代表聲量越高才能聽見,意味聽力受損越嚴重。

根據研究, 重度聽損失智風險是常人的五倍,輕度聽損的跌倒風險是常人的三倍,林龍森強調,醫學研究證實聽損與跌倒、認知障礙、失智、罹患阿茲海默症等有關,若未治療或借助工具輔助,將造成如骨牌的後續連鎖效應。

華科慈善基金會到各社區中進行聽力健檢,並透過耳朵運動等遊戲帶動,讓參與者瞭解如何保養聽力,甚至還化解了樂齡族常見的家庭溝通或婆媳嫌隙等問題。「老了,沒人要了。」為何樂齡族常獨自一人看電視?林龍森解釋,長輩們因為聽力退化而不自覺地調大電視音量,兒孫感覺不舒服,自然而然不願陪同觀賞。

2019愛耳家庭日,華科慈善基金會與臺灣五大聽語系所師生協辦,為民眾提供1,000個免費聽力篩檢的名額。

聽力可以透過輔具改善

為何電話鈴響婆婆遲遲未接,導致正忙著做飯的媳婦還得衝出廚房接聽,因而心生悶氣?也是因為年齡增長聽不見高頻聲波,如電話鈴聲、孩子哭聲等。林龍森進一步說明,有些頻率較高的子音,如ㄘ、ㄙ、ㄈ、ㄒ、ㄑ、ㄔ,高頻聽損的樂齡者容易聽錯或漏聽這些聲音,如飛( ㄈ ㄟ )機錯聽成ㄟ機,因此造成溝通不良、雞同鴨講。

既不生產也沒有販售助聽器,為何基金會長期致力於一般人較少關注的聽損教育議題?執行長林龍森娓娓道來,《夢的聲音》MV中那位長相清秀、熱愛攝影的聽損男孩,正是基金會董事長陳昭如的長子,因瞭解聽損者的困境與照顧者的辛勞,因此基金會長期倡議聽力的重要性。

「雖然聽損不可逆,但可以透過輔具改善。」基金會藉由檢測、試戴、提供輔具等協助和資訊,幫助有聽損困擾的樂齡族,度過戴輔具的適應期,讓戴助聽器就像戴眼鏡般,成為生活日常。如:燒開水時,可以聽見即將沸騰時水壺發出的嗶嗶連續高頻聲響,快速將爐火轉成小火或關火。聽得見、聽得懂,家庭成員溝通時不再扯破了喉嚨大聲說話,不再動不動就暴怒,大大改善了家庭關係。

找回豐富的「聲」活日常

聆聽是最重要的溝通橋梁,戴上適合的輔具,透過清楚的聆聽及參與互動交談,樂齡族享受人與人互動寒暄的聲音表情,讓彼此的心更靠近;不用再忍受耳中的寂靜,快樂自由地感受生命力豐富的「聲」活日常。

此外,基金會更在每年三月三日「世界聽力日」舉辦愛耳嘉年華活動,今年因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改至九月十九日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行,今年的倡議主題為:「麥噪,聆聽六六原則」。年輕的代言人許書豪唱道:「逐漸逝去的聲音還能否聽見嗎 勇敢面對這關卡讓傷害來得及停下 別逃避害怕 聽見讓愛昇華」。

林龍森特別解釋,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的年輕人,音樂開得大聲,雖然破表聲量可把日常與現實隔絕在外,但經常處於高分貝環境中,有可能造成聽力提早受損,因此基金會也開始關注年輕人與中壯族的「娛樂型聽損」議題,並倡導戴耳機聽力保健六六原則:六十%的耳機音量、且每日聆聽時間不要超過六十分鐘,保護好耳力。

適時喘息,補充美學養分再出發

場景來到建築師伊東豊雄打造的臺中國家歌劇院,觀賞表演前後,人們來到好樣餐廳VVG FOOD PLAY,品嚐在地食材與低溫烹調創作的西餐料理,餐廳更不定期推出現場live表演、藝術展覽,或花藝、水彩素描等各種美學講座。在這兒,餐桌不止是餐桌,也提供一桌子豐富的精神食糧,帶動人們情感交流,享受美好日常。

相信美食與藝術體驗可以療癒身心,撫慰現代社會高速生活脈動下產生的過勞疲憊感,及長期高壓下的孤獨感、無力感,華科慈善基金會與天使心、心路、伊甸等基金會合作,邀請長期處於照顧壓力下的家庭照顧者,到旗下的好樣VVG餐廳品嚐美味料理,及體驗抒壓的禪繞畫、和諧粉彩創作。

華科慈善基金會關懷照顧者,讓他們能藉由藝術創作自我療癒,在靜心創作的時光中療癒自己。

疲於奔命的照顧生活得以短暫喘息,彷彿時間都在此凝結了。挑高的落地窗迎來不同的風景視野,照顧者得以細嚼慢嚥,品味此刻的幸福;之後,再親手創作禪繞畫或和諧粉彩,透過靜心和美感體驗,似也喚醒了靈魂深處的某個角落,疲憊的臉龐漸漸散發出了光采。

約每一至二個月舉辦一次的照顧者喘息餐會,像是雨中即時打開的一把大傘,給予家庭照顧者支持。林龍森解釋:「好好吃一頓飯,對照顧者來說是奢侈的時光,我們希望照顧者知道有人關心他們,進而學習抒壓解憂的工具和方法。我們相信身心有自癒的能力,家庭照顧者認識了藝術治癒的工具,知道只要一支筆就可以自己療癒自己,看到自己的創作,那份成就感可以支持他們繼續面對生活的挑戰。」

餐桌上有「藝思」的餐點與活動,體驗美好生活,也種下生活藝術的種子。

回到日常,當照顧者快被悲傷或壓力吞噬時,試著煮一碗好湯給自己與家人,佐音樂延續療癒食光。撥出微小隙縫時間,轉移注意力,投資在自身,讓自己重新發光。

照顧者品嚐美好生活溫度,聽損者戴上輔具像是昆蟲擺動觸角,重新探索新生活。一如基金會辦公室裡聽力檢測室旁,單車公路電影《練習曲》的主角,聽損演員兼畫家東明相的「馬丁系列」畫作,如小王子般的男孩說著愛與探索,鼓勵不分年齡或身心病痛,勇敢迎向明天,繼續美好的人生練習曲。


 

延伸閱讀

瑞士協助聽力協會助百萬人找回有聲生活

老是聽不清楚 ? 小心「蛤?」 是聽力障礙警訊

公益支持 | 華山基金會 2021常年服務暨第18屆『愛老人 愛團圓』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