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抗疫總複習|小編整理五大問題和資源連結報你知~

抗疫圖

在疫情嚴峻的此刻,除了隨時關注政府官方宣布的消息,勿散播和製作假訊息,徹底落實防疫工作與保持社交距離,留心自身和家人的健康,若擔心和染疫者有過接觸,或察覺有類似症狀,該如何做?以下整理相關資訊供您參考。

Q:COVID-19的相關症狀有哪些?

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覺或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
(若出現以上症狀未必代表罹患COVID-19,應先到距離最近的「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做篩檢)

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請立即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

?「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查詢:https://pse.is/3gywy7

?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列表:https://pse.is/3hplf8


Q:我需要做篩檢嗎?

無症狀或無相關接觸史的民眾不須特意篩檢。篩檢站目的是讓有症狀或接觸史、相對高風險者及早採檢,確診後及早隔離。若沒有症狀或相關風險仍前往篩檢,不僅浪費醫療資源,也增加群聚感染風險。


Q:如何得知我是否有和染疫者近距離接觸?

?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

由衛福部疾管署、行政院資安處和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開發的手機App,透過行動裝置的藍牙訊號,和確診者的資料做交叉比對,一旦使用者曾和確診者在2公尺內接觸2分鐘以上者,App則會自動跳出提醒通知。

若收到通知也勿驚慌,請主動和防疫人員聯繫;若真的不幸染疫,可在App中點選「確診者上傳隨機ID」和防疫人員做聯繫。

?參考確診者足跡地圖(非官方統整、非google提供,由民眾自行製作,可做參考)

google地圖中的「確診者足跡」:https://pse.is/3h44ln

本土案例足跡地圖 (製作:懶人包小腸懶編):https://pse.is/3h4ubh

以上這些都只能收集到確診染疫後公布的「事後資料」,潛在、尚未發病的感染者的足跡和接觸史是無法掌握的。因此,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防疫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和活動。


Q:若有接觸到確診個案要怎麼辦?

如果與確診個案於症狀發生前3天至隔離前有密切接觸(如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有面對面15分鐘以上的接觸),請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除非有需立即就醫需求,請不要離開住所。
如果不是密切接觸者,僅需進行自我健康監測14天,如有疑似症狀,請佩戴口罩後就醫評估,並告知可能的接觸史。


Q:待在家中自我健康監測要採取哪些措施?

在家中請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
請務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可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洗手。
請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和家人共餐或共用物品。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
觀察自己是否出現COVID-19的相關症狀,如: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覺或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
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請立即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
請依指示就醫或前往篩檢,並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


提醒您:

切勿散播及製造假訊息,違者最高可處3年刑期、新台幣300萬元罰金。

收到不明來源消息不要立即轉發,可先「查證」,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欲轉載請來信至:ankeeditor@gmail.com


延伸閱讀

【防疫期間在家做什麼?】系列:運動健身趁現在!

在家就能徒手健身!別再說都胖在肚子上了

在家就能徒手健身!訓練前一定要做的熱身動作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