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Anke遊藝|有人稱我「德瑞拉」— 安迪・沃荷面面觀(下)

安迪

© 2018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 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文字=熊瑞香  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承上文:Anke遊藝|有人稱我「德瑞拉」——安迪・沃荷面面觀(上)

繪畫:普普精神,美國文化

安迪・沃荷曾道:「賺錢是藝術,工作是藝術,會賺錢的工作是最好的藝術。」又言「Art is business,business is Art.」都在強調金錢與藝術之間的密切關係,而這也是他對藝術核心價值的判定。

如何快速創造可以賺錢的藝術成為他創作的驅動力,這無疑也符合普普藝術的精神:藝術為求大眾化、通俗化、普及化,可以複製原創或挪用現成物再創造。因此大量生產、重複製作就成為生財最便捷的方式。重複也可呈現數大就是美的形上詩意,並可將量的延伸轉化為質的擴大,安迪・沃荷即用絹印手法展現重複的功能與美感。

美國夢的編織源自對美國的切身體驗與觀察,身為美國人的安迪・沃荷創作的主題多半與美國社會文化有關。可口可樂是美國平民百姓的日常飲料,康寶濃湯是美國人共同的兒時回憶,好萊塢明星是美國人心目中的偶像,瑪麗蓮・夢露更是美國性感女神的象徵,電椅是美國過去判死刑的刑具,擁有美金更是美國人的最愛。

這些消費性、生活化的視覺符號成為繪畫的主題,被突顯、放大、重複置入畫面,是道地的美國生態寫真,也是美國文化的時代表徵。

他的藝術技法亦脫胎自廣告設計,沿用商業行銷廣告的宣傳手法,務必要圖像亮麗活潑、引人矚目,所以在〈個性鞋〉系列,他將繪畫黏上金箔,〈鑽石鞋〉系列將鑽石粉摻入壓克力原料中。〈牛頭〉與〈花卉〉系列在畫展時以壁紙形式呈現,讓觀者彷彿被牛頭凝視與花卉環繞,這也是安迪・沃荷對藝術界定的新里程碑,顛覆傳統展覽方式,展品不再受限尺寸規格與任何形式,但求自我展現與充分發揮如廣告宣傳般地直指人心與視覺衝擊。

〈卡車〉1985 年 紙上膠印
© 2018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 Licensed by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電影:凝視生命,反映世態

安迪・沃荷的電影相當前衛、具實驗性,電影理念遠遠超越他的時代。他 對靜態景物長時間的定點拍攝,如影片《睡眠》拍攝睡眠中的人長達 6 個鐘頭,拍攝於1963∼1964年的短片集錦《吻》,每部短片中的演員都接吻長達3分鐘。

《帝國大廈》拍攝紐約帝國大廈從早到晚長達8小時裡的人來人往。 這些35釐米攝影機拍攝的影片,猶如安迪・沃荷平面作品時間的延展,他的電影創作理念和藝術觀念相當一致,促使他將自己的電影作品回收再利用,並抽取許多電影畫面再製成絹印版畫。

《雀兒喜女郎》是安迪・沃荷長期拍攝前衛藝術電影之後,第一部成功的 商業電影。片名引用影片拍攝地點「雀兒喜酒店」,內容敘述一群在雀兒喜酒店出入的年輕女孩的生活軌跡,影片以一個分割的畫面呈現,並有黑白、彩色畫面相互交替。這種電影風格表現,在1960年代是極為前衛並稀有。安迪・沃荷一生製作與導演的電影多達75部,他對電影的熱愛絲毫不遜於對繪畫創作的投入。

自畫像:顧影自戀,角色扮演

西洋美術史裡不乏以自畫像聞名的畫家,例如北方文藝復興的巨擘德國畫家杜勒的自畫像,刻意將自己塑造成耶穌。巴洛克時代荷蘭畫家林布蘭的多幅自畫像,忠實呈現隨著歲月流轉下外表與心靈的微妙變化。後期印象派的梵谷在眾多自畫像裡則突顯他騷動不安的靈魂。

而安迪・沃荷的自畫像卻充分展現他的自戀與神秘莫測。在技法上,早期尚有油畫與素描,中晚期則開始以相片為基底,再用絹印方式製作;表現形式上,他因為早年神經性舞蹈症的後遺症,年紀輕輕即開始掉髮,所以酷愛戴銀色假髮,因嫌自己鼻子過大而去美容,這種愛美心理,使他的自畫像難免帶著偽飾且有些矯揉造作,

雖多隨興之作,但總是加以自我美化,他曾自述「當我畫自畫像時,我避免畫出我的粉刺⋯⋯,粉刺只是一個短暫的出現,跟你真正的外貌無關,刪除這些缺點,因為這些不美,所以不是你想要的⋯⋯。」

部份自畫像還用手指比出女性妖嬈嫵媚的動作,80年代更戴上女性假髮,畫上彩妝作角色扮演。甚至在1981年10月2日拍攝一部長達58分鐘的紀錄片《吸毒的安迪》,影片中他身穿白襯衫,繫著棗紅與灰藍相間的領帶,濃妝艷抹且戴上假睫毛與蓬鬆的銀白色及肩假髮,半男半女雌雄同體的造型,眉目盡是表情,是他平面自畫像的延伸,似乎也是對他自己性別倒錯的宣言。

他也喜歡側面示人,彷彿以此隱喻他的兩種自我面向:一個是極度迷戀名利光環的超級巨星,一個卻是沉鬱寡歡、內向羞澀的小男孩,他的自畫像正是他靈魂真相的告白。

Andy Warhol by Jack Mitchell

人際關係:勤奮溫和,刻薄冷漠

母親是他的頭號粉絲,非常崇拜他,也極為寵愛他,對他的照顧無微不至。他亦深受母親影響,愛母親勝過一切,共同居住了二十年,當母親進入療養院,所有經費都是由他負擔;每天一通電話談心,卻從未探視;母親過世喪葬費都由他支付,卻因不敢面對死亡而未前往奔喪。

親信一開始深受重用,之後都和他絕裂。《內幕》雜誌主編鮑伯替他賣命近十三年,卻因功高震主被迫離職,於1991年出版《可怕的人》一書聲討他。他旗下的「地下絲絨」樂團兩名歌手路・瑞德與約翰・凱爾於1990年合作發表《德瑞拉之歌》專輯,表面上獻給過世兩年的安迪・沃荷,實際上卻借題發揮諷刺他:勤奮溫馴如灰姑娘,對待他人如吸乾血後吐渣的吸血鬼。

安迪・沃荷所成立的「工廠」,彷彿是一群怪異、荒誕、病態、反常邊緣人的庇護所,安迪・沃荷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定位,鼓勵他們將生活變成創作的素材,但當他們因酗酒、吸毒而沉淪或枉死時,他卻反應冷漠且相應不理。他熱愛以替名人畫像廣結善緣、名利雙收,建立他堅不可摧的金錢帝國。

2019年台北「安迪・沃荷普普狂想特展」現場

收藏:收藏成癖,財富堆疊

收藏癖與童年的匱乏有關,心理上還有競敵的意味。他的收藏之豐讓人瞠目結舌,貯藏收藏品的倉庫就有四層樓,每層40坪大,排列整齊堆到天花板,具體數據有313支各式勞力士錶,180張各式古董椅,439件油畫作品,175 個餅乾盒等。他過世後,基金會足足花了兩個月才用電腦 登錄完畢,共計超過一萬件藏品。1987年4月,委託蘇富比拍賣公司拍賣,預估價為1500萬美元,6000人登記參加拍賣,現場卻只能容納千人,拍賣結果獲得2500多萬美元的收益。

身後藝術遺產超過一億多美元,安迪・沃荷在世時即與多個商業品牌合作,如為Absolut Vodka、Wedgwood旗下的Rosenthal設計廣告。過世後授權產品更多元化,包括服飾配件、家庭用品、文具等,大多是奢華的時尚品牌,諸如 S.T.Dupont 高級男士配件品牌、Levis牛仔褲等名牌,無不以他的畫作設計為限量產品。根據統計,安迪・沃荷視覺藝術基金會每年版稅收入都非常可觀,多達千萬美元,被封為全球最會賺錢的十大過世富豪之一。


本文作者熊瑞香簡介
現任國立台北商業大學講師、 鄭豐喜文教基金會董事及中華滋根協會理事。曾擔任中華電視台:體育、教育、文化頻道 (藝術概論)講師,及私立銘傳大學華教系兼任講師


(本文出自《安可人生》雜誌第11期【透過學習,開啟更多可能】,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欲轉載請來信至:ankeeditor@gmail.com)


延伸閱讀

熟年時尚|風格人物羅承煦 走過人生低谷,現在要自信亮麗過每一天

荷蘭傳真 | 裝置藝術讓長者笑開懷 會說方言的旅行聲箱

全球樂齡│將博物館帶到長者身邊!荷蘭「一日博物館」讓長者與藝術零距離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