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Anke書齋|「 厭世 」這種病,老了就會好了!

圖/Pixabay

符合「不滿足、愛找碴,有時還會攻擊周遭的同伴,已進入生命中後期」等條件,感覺很熟悉嗎?

沒錯,這就是典型面對中年危機的……厭世黑猩猩。

猩猩也有中年危機(圖/Pixabay)

光看條件,是不是跟身旁某些邁入中年(40-50歲)的家人親友或者同事主管很像呢?又或者,同樣邁入中年的你,最近也發現自己看什麼都不順眼,情緒彷彿來到人生的最低點。

事實上,不分社會階層、種族、國家甚至物種,「中年危機」廣泛出現在生命中後期(大約40-50歲之間)的某個時刻;據統計,英國人平均在35.8歲遇到中年危機,德國人平均為42.9歲,義大利人則是64.2歲,黑猩猩、紅毛猩猩等靈長類動物則為32歲-有鑑於牠們較短的壽命,時間點其實和義大利人差不多。

不論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收入、性別,人們(或是黑猩猩們)都有機會面臨這種「自我認知以及對世界的認同感被徹底動搖,陷入徬徨與低潮,感受不到幸福與喜悅」的厭世處境,而且還無藥可醫。

但好消息是:厭世這種病,變老之後就會不藥而癒了!

老年時期的滿足

人到中年,已不再像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有著許多未知的可能性,而且所有已度過四十歲生日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發展已經有限了,這輩子大概就只能這樣了,他可能也無法再開始念核子學,或完成那份好幾年前未完成的博士論文。到了這個年紀,如果我們對自己職務的進展不滿意,或者對另一半感到厭倦,可能會覺得自己被困住了,想做出改變,此時就會面臨一些將左右人生的抉擇,而且一旦做出決定就幾乎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了。

直到年齡逐漸增長,我們會越來越習慣於那些既有的機會,也學會與自己破碎的夢想妥協,因此滿足感或許在經歷數年的遺憾後會再度上升。

如果這個理論是正確的,那麼中年時的滿意度裂痕就有可能又是一次精神上的比較後果,畢竟「比較」在滿足感的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論是內心或外在皆然。因此如果讓一個中產階級與社會地位較差的人來往,會比和一群物質生活比自己優渥許多的有錢人在一起,更感到滿足;如果有人在自己的朋友圈裡一直都是出手最闊綽,此人也會比較滿足。

就這點而言,滿足感也取決於誰最先滿足自身的需求。而這種比較與對照會在中年時遭到測試:年輕時認為自己長大成人後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呢?那些期望實現了嗎?還是到了四十五歲,已經遠遠追不上自己當初曾有過的夢想?就這點而言,很多人的現實生活確實與他們曾嚮往的人生之間有著一大段令人痛苦的差距,因此他們並不快樂。

在《扭轉未來》這部電影裡,當布魯斯.威利飾演的羅斯.德瑞茲在四十歲生日前夕遇到了八歲的自己時,他感到非常丟臉:他眼中看到的是一個名為小羅斯的胖小子,他沒有朋友,非常害怕與人接觸,幾乎可以當成兒童心理諮商師的最佳範本了。

《扭轉未來》劇照(圖/取自網路)

而四十歲的成人羅斯是個自負但事業有成的形象顧問,開著名車,住在豪宅裡,他完全不願意去回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可愛的小羅斯同樣也不怎麼喜歡這個成年後的自己:他長大以後竟是這個樣子?怎麼不是動氣的飛行員?而是一個沒有老婆、沒有小孩,甚至沒養過狗的怪胎顧問?小羅斯認為長大後的自己根本就是個魯蛇。

羅斯最後還是有了好的結果。這個自私自利的傢伙在遇到了小羅斯後,終於對自己愛慕已久的女同事敞開心扉,最後和她結了婚,生了四個孩子,還養了一隻他從小就非常渴望擁有的小狗。

不過在現實之中,這樣的電影結局更令人不勝唏噓。實際的人生當然和好萊塢電影不同,我們既沒有預知能力,也無法讓時光倒流改變過去。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會時不時在心裡將自己童年的夢想拿出來回味一番,並深深嘆息著。

來自蘇黎士大學的經濟學家漢納斯.許萬德(Hannes Schwandt)認為,年輕人往往好高騖遠。專門研究兒童暨青少年發展經濟學的他說:「年輕人會過度高估自己的未來。他們太過樂觀,認為自己就是那種不會離婚的人,會很有錢、會有好的工作和健康的小孩。」

但是人們終會面臨真實而殘酷的人生,他們因而感到失望,因為他們根本沒找到理想中的工作,收入更完全不足以支付養一匹馬或住在別墅的費用。到了四十五歲左右,他們必須面對夢想未能實現的遺憾,而且也永遠不可能實現。他們再也笑不出來了。

許萬德分析德國經濟研究院進行十年共兩萬三千人的民調訪查,他一方面對受訪者究竟有多知足感到好奇,同時也想知道這些人會如何預測自己在五年後的滿意度。

調查顯示,年長者不只比較能坦然面對錯失的機會,對於未來也不會有過高的期待,因為他們不再希望能做番大事業,他們已適應自己的人生,把標準放低,不再預期會有意外的驚喜,也變得更滿足了。

本文部分摘自:《滿足:與其追尋幸福,不如學習如何知足》

作者:克莉絲蒂娜・伯恩特 Christina Berndt

譯者:林硯芬

出版社: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Anke書齋|日本人際關係治療專家:有點年紀,其實是最幸福的事

Anke書齋|人生,如何不留遺憾?百歲作家 張祖詒 :從小無大志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