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後青春繪本館|圖畫書活化失智症患者記憶!德國銀髮族案例

後青春繪本館 - 繪本應用 - 安可人生

繪本具有多元應用的價值,帶領讀者翱翔於世界。在德國也將繪本運用於失智症長者照護。

撰文/楊馥如

一直記得那位金髮綠眼的太太。

她的身材纖細勻稱,神情優雅,衣著總是美麗。每周一下午來到研究中心,都會親切地跟我打招呼。但好心情通常持續不了太久:進到治療室後,復健療程開始,她永遠無法記住才做過的練習,甚至連午飯吃什麼也答不出來……接連而來的挫折在她臉上罩一層烏雲。

這位太太患有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但對某些生命經驗如數家珍,譬如她記得自己精通德匈英義四國語言,曾在商場所向無敵;日常生活中喜愛收藏茶壺,對葡萄美酒也很感興趣……在她的復健療程中,我常想,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一切變得正向而愉悅,直到讀了德國居家照顧員貝雅特.沃芙(Beate Wolf)的分享。

沃芙累積長久的工作經驗,發現失智長者在講自己的人生故事時,記憶特別活化;和長者對談、陪他們削馬鈴薯、購物時,沃芙會誘導他們「回到過去」,說出印象特別深刻的生命片段,甚至有長者在沃芙的鼓勵下動念為自己寫傳記!

受啟發的不只是失智長者,還有沃芙自己。她與繪者湯瑪士.豪波特(Thomas Haubold)聯手創作情境圖卡,每幅圖都配上一個問題,誘導長者回答,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創作者將這系列繪本命名為「生命回顧」(Biografiealbeit)系列,做為復健用途,其中幾本書名相當直白,包括《我想記得它》(德文:Daran erinnere ich mich gern)和《每日早午晚》(Morgens, mittags, abends)。

《Morgens, mittags, abends: Ein Bilder-Buch für die Biografiearbeit》(圖片取自https://www.amazon.com)

豪波特筆下的每幅插畫也充滿細節:書中某頁寫道「你怎麼慶祝聖誕節?」描繪一家人圍著聖誕樹唱歌,兩個孩子的穿著,是一九五〇年代在德國相當流行的兒童水手服;聖誕樹旁的鋼琴上,有對木刻小偶,豪波特說,那是德國和捷克邊境地區特產的木製燭台,長輩們肯定很熟悉,因為只要到當地旅行,都會買來當紀念品。繪者連色調都精心安排,目的在呈現大時代的氛圍,也為全書的時空定位。

沃芙提到引導的要訣:「只要進一步認識失智長者的生活與經歷,照顧者可以從中引導,讓他們多談『記得的事』,不管是長者喜歡喝的茶,還是家裡養的狗。」

那悲傷的回憶呢?一九三〇到五〇年代出生的德國人都經歷過世界大戰——飢饉、通貨膨脹、失去至親、敗戰償還——沃芙談到她創作的初衷,表示「負面記憶對失憶症患者會造成極大傷害,是摧毀記憶而不是重建記憶。如果可能,生命回顧繪本的目標是誘發正面情緒,也藉此讓失智長者的記憶和圖像互動。」

《Daran erinnere ich mich gern!: Bild-Karten für die Biografiearbeit 》(圖片取自https://www.amazon.com)

位在萊茵河畔的艾默里西的(Emmerich am Rhein)小鎮安養院利用這系列繪本規劃共讀活動,四到五位長者一組,由照顧者帶領。他們發現,若將周遭情境化,並留心小細節,用壁紙和窗簾花色、老的留聲機、木雕橋牌桌等擺飾,創造出五〇年代氛圍,這些特別安排的「回憶空間」配上共讀活動,效果特別好。

小鎮安養院的照顧者回饋活動經驗,提到共讀小組有位很喜歡吃烤雞的失智長者,讀書時總會聊到童年時期父母在院子裡養雞的故事。每年到釀製白蘭地的季節,他都會偷偷餵雞喝白蘭地,因為他愛看這些喝醉的雞發瘋似的,在院子裡跑來跑去。

也有人分享在家共讀的成果:「這系列繪本很有幫助,透過看圖,失智長者能拼湊殘存記憶,回到不同的生命片段,積極想起往事。」還有一位長期照顧失智雙親的先生分享,共讀幾次之後,他爸爸甚至主動拿書來看呢!

※若您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加入【後青春繪本館】臉書社團,一起交流熟齡繪本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39396606797894/


作者/楊馥如

台灣女兒、義大利媳婦。義大利特倫多大學得到大腦神經科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應用語言學碩士,輔仁大學德國與英國文學雙學士。她是飲食作家、深度食材旅行策劃人、廚藝老師,繞著食物打轉的斜槓人生中,並不忘她的專業學術訓練,也在大學教書。


延伸閱讀:

後青春繪本館|陪他一段:高齡失智者的書香治療計劃

後青春繪本館|用繪本陪伴長者,高雄說故事媽媽點燃暖流火種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