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Anke時論|當戰後嬰兒潮成為新熟齡,心裡最渴望什麼?

熟齡服務學習 高年級 咖啡 - 安可人生雜誌

高年級服務生煮起咖啡、服務客人,精神奕奕。 攝影 /鱟裔敦倫、曾泉希

文 /智榮基金會副執行長 李竺姮

1968年,台灣正式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出生於1950、60年代的新熟齡世代,也是完成系統化教育的第一代,超過半數具備高中職學歷,更有一成以上完成大學、研究所高等教育,全面發展出適合工商社會的現代化生活價值觀,也與上一輩的生活思維與行為模式明顯不同。

日前在台中烏日的熟齡生活需求調查結果,發現新熟齡擔任志工,不再只想著為他人奉獻,更期待同步「學習」與「能力成長」,將成為志工服務的新主流。

活用第二人生黃金學習期

從龍吟研論針對中高齡生活需求的長期研究中,發現「學習」的意義不容小覷,幾乎所有熟齡先驅者都提到學習的價值,隨著年齡增長而探知新世界、新可能的慾望遞增,退休將是他們另一波的學習高峰期。

新熟齡偏好的學習方式也很多元,體驗式的「實境中學習」是他們更為期待的新模式。

智榮基金會與深耕台中烏日的童庭基金會合作,去年9月選定台中市烏日全區作為區域性研究地區,其地理位置於城鄉交界,居民兼具都市與鄉村生活型態。中高齡族群的年齡結構也與全台中市總體分布相當。

兩個月內回收有效資料達386筆,超過半數為50至64歲熟齡族填答、78%為女性、67%具備高中職及以上學歷,且超過五成的退休生活安排涵蓋志工服務。

從事志工服務的原因調查。資料來源:智榮基金會與童庭基金會合作之「台中烏日中高齡學習需求調查」

利人也利己的服務學習

其中,「幫助別人」、「讓自己能力成長」與「學習新事物」為中高齡參與志工服務的三大主因。交朋友為基本要件,但並非持續性志工服務的關鍵動機。

當我們用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的概念來看,大學教育鼓勵青年運用課堂所學貢獻社區,強調服務與學習目標同等重要的「從做中學」歷程,且服務與被服務雙方是互惠的關係,就不難明白,新熟齡從事志工服務,具備利人也利己的雙重需求。

進一步分析志工對於服務回饋的期待,以助人為主因的志工群,超過半數(56%)回答不需任何回饋,其他則希望能夠累積志工服務時數兌換福利(25%),盼有公開表揚獎勵的僅約一成。

然而, 以能力成長與學習為主的志工群,則期待服務單位能提供課堂學費優惠(39%)、公開表揚獎勵(34%)、或能累積志工服務時數兌換福利(30%),可見實質的鼓勵誘因重要性大增。

「回饋」向來是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習者修正後進步的關鍵,外在回饋具備強化動機的作用,考量不同動機的服務回饋機制,可驅使志工願意長期投身服務行列,穩定志工人力。


完整文章請見「安可人生雜誌 第十一期 – 人生,再發現! 透過學習開起更多可能。」誠品、金石堂、博客來、讀冊各大書店均售


延伸閱讀

放下身段,以人為中心的高價值服務

從丹麥經驗 看見初老世代投入志工服務的七個好處

台中公益參訪一日遊 相揪來咖啡店當高年級實習生!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