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高有智
這是一個前所未見人類集體變老的時代,而且是快速變老。關於變老這件事,我們想到又是什麼?
在許多社會文化中,常常存在「恐老症」,追求青春不老是多麼的美好。「老」總是與病、弱、殘、衰、窮等負面詞彙相連,當我們用到老氣、老賊、老不修、LKK、老態等詞彙,通常帶著嘲諷或批評的語氣。語言是文化思維的居所,我們害怕變老,也散播「恐老」的病毒。法國評論家西蒙波娃曾經研究過老年議題,她發現大多數的人都以憂心和反抗來看待年老這件事,「他們覺得年老比死亡更令人厭惡。」
其實老化是生命的必經路程,未必只有孤苦或衰敗,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展現成熟與豐富經驗。我最近看了一本剛出版的中譯繪本《巴黎老奶奶的故事》,原書在法國出版20年,從小孩到大人都在讀的經典作品,啟發了對老化的多元想像,也看見了不同生命樣態的美麗。
《巴黎老奶奶的故事》描述一位獨居的老阿嬤,老伴走了,兒孫偶而才會來探望她。平時上街買東西時,總是提不了太多重物,走起路來,也只能忍著疼痛,蹣跚前行。眼睛老花,無法像過去一樣喜愛閱讀,手指也不靈活,無法像過去一樣編織衣物。
外表看似衰老虛弱的阿嬤,內心怡然自得,活在當下,樂於享受自己的人生。老化,可以不是生命的阻礙,只要轉念,往往也能領略不同風景趣味。儘管青春不再,儘管身體老化,老阿嬤欣賞自己的美,喜歡現在的樣子。
她也會看著鏡中的自己,那張臉滿佈皺紋都是歲月的刻痕。對她來說,嘴角邊的紋路是一輩子以來,所有笑容雕刻出的總和;眼周的皺紋代表幽默,其他代表了悲傷、擔憂,以及難過的日子,還有顯現溫柔與愛的皺紋。她欣賞自己的美,「那是一張述說許多故事的臉。」
我最喜歡書中結尾的這段描述:
「奶奶,妳還想再年輕一次嗎?」
對於這個問題,她不用想便毫無遲疑的回答:「不了。我曾經年輕過,現在輪到我變老。我已經吃到屬於我的那份蛋糕了,肚子是飽的。」巴黎老阿嬤用不同角度看待老化身體,重新定義老後的人生價值。
另一本經典繪本《艾瑪畫畫》的主角同樣是一個阿嬤,背景是一個真實故事,靈感來自於作者在巴黎遇見的八十幾歲素人畫家艾瑪.史坦(Emma Stern),年老時才拾起畫筆創作,創造了超過四百幅作品,繪本插畫家為了要貼近艾瑪阿嬤的創作精神,還特地走訪她的德國家鄉,以及會見她女兒與考察相關畫作。書中介紹艾瑪的繪畫作品,也是插畫家模仿原作的結果,讓大家有機會領略到艾瑪阿嬤的創作世界。
《艾瑪畫畫》講述一個阿嬤透過繪畫回顧人生的經驗,也找到存在的價值。艾瑪有許多孩子、孫子和曾孫子,雖然他們會來探望艾瑪,但熱鬧過後,最後還是剩下孤單的艾瑪。她想念山的另一邊小村莊,那是她成長的地方。每次聊到這些回憶,孩子們只是笑著說:「可憐的艾瑪,她真的老了。」在艾瑪七十二歲的生日,孩子們送她一幅美麗的畫作,畫的是那個小村莊的景色,但艾瑪內心知道:「它一點兒也不像我記得的樣子。」
艾瑪每天對著牆上的畫,終於受不了了,於是開始自己動手畫,畫出她的童年回憶,並且偷偷掛到牆上,等到兒孫探望時,再掛回原本的畫。直到有一天,她忘記把畫掛回去了,不小心露了餡,艾瑪的畫畫天分終於被兒孫們看見。從那天起,艾瑪一直畫不停,過去的回憶與感受,都在畫布中展現出來。艾瑪畫的是人生,也畫的是自己。
這樣的生命轉變,繪本圖像也出現了對比,同樣是艾瑪的背影,前面是艾瑪望著孩子們送的畫,雙手環繞在胸前,彷彿若有所思,畫裡是秋色蕭瑟的氣息,背影顯得孤單而寂寞;在開始畫畫後,艾瑪同樣是看著牆上的畫作,這次牆上變成四幅圖畫,充滿綠意盎然的活力。艾瑪的雙手交叉在腰後,微抬著頭欣賞自己的畫作,可以想像得意與自在的模樣,就連腳尖都翹了起來。
艾瑪還是一個人生活,但她越來越喜歡自己,不是因為年紀變年輕,而是在老年生活中找到最美的姿態。她成功翻轉老後生活的樣貌,從一個不被瞭解的孤單老人,變成熱情快樂的畫家。
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美,懂得欣賞老年的美好價值,其實就是擁抱未來的自己。年紀,從來都不是生命的限制,真正侷限的是社會刻板印象,以及自己的人生態度。
作者/高有智
擺盪在處女座和天秤座的男人。目前擔任《安可人生》雜誌總編輯,因為愛上一個繪本迷,一腳跌入了繪本世界;因為關注熟齡生活議題,與一群朋友催生「後青春繪本館」,希望帶給熟齡族不同的閱讀體驗,相信繪本可以帶來美好的想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