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一個人的臨終時代來臨了!

圖片來源/pixabay

日本在2006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5個人有1人是65歳以上的老人(老人佔總人口的20%),至2017年已達27.7%約3千5百萬人。超高齡社會延伸出很多前所未有的社會問題,最另人惶恐的就是所謂的「孤獨死」及臨終問題。

「一個人的臨終」作者上野千鶴子女士,在國際書展會上做了進一步的說明:據調查日本社會有8成以上的人希望自宅臨終,實際卻是只有13%、醫院77%、其它機構9%。

近年來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晚婚不婚、少子高齡化,長壽的結果到最後都是一個人。

一個人的臨終,這裡指的是因失智、失能、癌症、衰老等不可逆的狀態,可預期生命的最後期。

尊重個人意願:
不要為了家族的安心、面子等原因,強要送到醫院去做無謂的醫療行為,不只無補於事更增加患者的痛苦指數,況且醫院是治療的地方不是死亡的場所。

社會觀感:
死亡醫院化始於1976年,人快死了不管病因,不送醫院有不孝之嫌,子女親人多,人多口雜意見多,在醫院能讓大家安心。但是,現今少子高齡化社會,誰有能力有心力來照顧?

政府對策:
面對大量老年人口的醫療照護問題,經費、設施、人力、機構等均有難已承受之重。故大力提倡在地安養、在宅醫療照䕶,減少醫療浪費減輕財政負擔。

一個人的臨終,將是超高齡社會的趨勢,不管是基於個人的意願、社會觀念的改變或是政府的政策,都必須有強力的配套措施才能有效的運行。尤其是「獨自在宅臨終」上野教授提出三項醫䕶基本的條件也是難度最高的:

1、24小時的廵迴訪問照護
2、24小時能對應的訪問醫療
3、24小時能對應的訪問看䕶

日本,進入超高齡社會至今12年,累積了相當多的經驗,詢問上野教授「現今日本的社會條件,在宅臨終的比例有大幅增加嗎?」她回説:「整體還沒什改變,城鄕差距很大。這是一種社會新制,需要大家相互協力扶持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下坡路」。

延伸閱讀

55歲學寫小說、63歲獲芥川獎 日本主婦若竹千佐子的圓夢之路

揭開日本「死後離婚」現象 看見熟女新獨立生活宣言

來去日本鄉間住一晚 這堂課教你如何當玩家!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