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花蓮卡姐咖啡用手沖傳遞家的溫度

卡姐咖啡

「這是一間咖啡廳,這也是我們一家人團聚的空間。」花蓮卡姐咖啡主人卡姐,40歲那年人生轉了個大彎,她辭去醫院工作,把未來20年時間留給自己。即使當時,花蓮發展精品咖啡路不易,卡姐靠著勤奮自學,擄獲一個又一個顧客的心。如今,罹患癌症、必須時常往返醫院治療的她,堅持要把卡姐咖啡開到最後一天,替老主顧、更替家人留下難忘的回憶。

卡姐咖啡店名的由來,得從另一家花蓮老字號咖啡Living room說起。原先醫院工作雖穩定,但卡姐覺得自己就像沒有溫度的機器人。離開朝九晚五工作後,卡姐先到Living room推廣手沖咖啡。當時取了個英文名字Carina,客人則喜歡喊她卡姐。後來,當卡姐決定自己創業,又怕老客人找不到她,索性便將店名取作卡姐咖啡。

早年,咖啡頂多是附餐飲料,沒有人願意花多出一個便當的錢買杯咖啡。於是,卡姐用竹籃子裝著手沖器材,走訪身邊認識的店家,一間間手沖咖啡請客人喝。起初,對方懷疑,沒有用機器煮出來的咖啡能喝嗎?幾番啜飲之後,也漸漸能夠體會手沖精品咖啡箇中滋味。

事實上,卡姐笑說,在「幫手沖咖啡代言」以前,自己其實是名懼怕和陌生人說話的人。為了讓大眾認識精品咖啡,免不了得從生豆品種、產區、處理過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對感興趣的客人解釋。最後生性害羞的卡姐,反而因為咖啡結識許多好朋友。

剛入行時,卡姐很快發現,咖啡這一行並非如她想像。當時老闆送她到台北受訓,原以為是跟日本老師學沖煮技巧,沒想到學的其實是觀念。至今她仍清楚記得當時老師告訴他:要把咖啡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當妳累積愈多生活經驗,就可以把咖啡講的越深入。

後來,Living room因為經營不易,老闆給了卡姐資遣費,正好當成她的創業金。一開始,卡姐不敢回老家開,就用陽春的設備租了個店面,沒隔多久就發現收入難以支應租金。饒了一大圈,最後卡姐咖啡落腳在美崙老家,她回憶,當時姊夫幫忙出資裝修,全家大小投入幫忙,一起貼地板、自己做招牌,無心插柳柳成蔭,卡姐咖啡竟成為了一家子都有涉足痕跡、老花蓮人耳熟能詳的咖啡館。

卡姐坦承,不得已回到家中開店,內心其實面臨很大掙扎,畢竟過去受到的訓練,難免有對專業咖啡館既定印象。回到美崙初期,客人很多是爸媽的朋友或鄰居,有時候當她慎重的在沖咖啡,媽媽會從廚房或二樓喊她幫忙。或是當她和客人聊咖啡聊到一半時,鄰居會突然衝進來要找爸媽。這一切,都讓卡姐懷疑自己好像不夠專業。

直到後來,卡姐發現,在這個原本是自家客廳的空間裡,咖啡變成了媒介,搭起了橋樑,拉近家人與家人、朋友與朋友之間的距離。如原本不喝咖啡的父親,退休後朋友上門找他,咖啡館便成了最佳的聊天場所。甚至讓爸爸進而也想學煮咖啡,把煮咖啡技巧帶到畫畫班上與同學分享。媽媽則從一開始的擔心,覺得賣咖啡根本不算一種職業,到後來常聽客人誇獎女兒咖啡好喝,好奇之下也要卡姐煮杯咖啡給她喝。

就像是在自家客廳的溫暖氣氛,不僅讓卡姐咖啡自然而然的吸引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客人,更讓家人間的關係比以前更加緊密。這座由家人支撐起的咖啡館,也隨著家庭成員年紀,有了新的傳承。從小看著卡姐煮咖啡長大的侄子周雋甡,從大學放假有空會在卡姐店裡幫忙,如今也在家人鼓勵下,開了新的咖啡館「杯點」。

爸媽一年比年老、孩子一年比年大。回想起十多年結束受訓前,日本老師給卡姐出了一個功課,要她報告在她心中「什麼是咖啡?」如今,在生命的尾聲,能在往返醫院家中的空檔,到卡姐咖啡煮一杯咖啡與朋友家人分享,絕對是卡姐心中,最美麗的咖啡時光。

延伸閱讀

靜僻巷內的咖啡逆襲,高年級咖啡師的新舞台

加入安可人生LINE,熱愛熟齡生活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