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米果專欄:養一個不說話的小孩

退休生活保障 - 安可人生雜誌

Photo-by-Josh-Willink-from-Pexels

小時候,家族裡面如果有長輩膝下無子,通常會從熟識的親朋好友圈子裡,領養一個乖巧、聽話的小孩,或不只領養一個,而是一雙,男女各一。之所以有這種作法,大多是顧慮到無子女的人,老了之後,至少有子女兒孫奉養,不至於孤老無依。

原本以為那該是半個世紀以前的觀念了,沒想到最近也常聽說,一些長輩會規勸中年單身的人,就算不想走入婚姻,起碼去領養個小孩,可見膝下無子女,似乎是變老之後最恐懼的事情。不過以前的人活過60歲就已經算高壽,70歲以上甚至夠格稱得上「古來稀」,可是現在醫學發達,在古老年代足以致命的一些疾病,現在靠健保慢性病處方籤與各種養生概念,以及修正生活習慣就能克服。只是壽命延長之後,無工作收入的日子也相對變長,以前靠安排妥當的退休金制度過人生下半場,現在則是壯年一次無預警的裁員就被迫離職,再因為年紀問題,就職不易,什麼都沒有準備就進入退休人生,就算有小孩,也未必養得起自己。

至於單身的人,可別在年輕的時候顧著揮霍享樂,到了一定歲數就應該好好想想,老的時候,還是要靠自己照顧自己。

圖片來源 / Pixabay

很早以前,我聽過老一輩的人說,替自己買保單,就好像養了一個不會說話的孩子。聽到這種說法,只覺得那是什麼歪理。不過等到自己大學讀了保險科系,出社會工作的第一年,買了第一份壽險保單,之後又經歷非典型的人生歷程,已經走在結婚生子之外的另一條人煙稀少的路上,那時才真的覺得,保險真是個不會說話的小孩。

我自己的例子是25歲之前買了第一張繳費20年的終身壽險,保額不大,夠處理「人生登出」之後的一些必要事務性費用就好。30歲前後開始加入醫療險與癌症險,額度越高越好,倘若有需要,最好足夠住單人病房,足夠聘請看護,不至於麻煩到別人,或將麻煩的程度降到最低,那是我對醫療保險的要求。

35歲前後,開始規劃60歲以後可以定期陸續領回的年金保險,希望在自己收入還算充裕的時候,幫未來沒有收入的日子存錢。

過了40歲,再投入保本的投資型保單,當作強迫儲蓄的另一種型態。最後就是看護險或殘扶險了,算是補上人生保險規劃的最後一塊拼圖。

多數人都很討厭保險業務員,我自己的想法是,對於保單有任何疑慮,一定要抱持著將業務員「問到倒」的決心,甚至要跟業務員成為長久的伙伴關係。在需要修正保單或諮詢的時候可以隨時找到業務員,而不是基於什麼人情,才花錢捧場買一張不需要的保單之後,再後悔或抱怨連連。畢竟保單這種商品會跟著自己一輩子,不是花錢之後快速消費的一杯珍珠奶茶而已。

然而世事難料,未來要如何終老,只能大致想像,無法百分之百保證如願。之前我讀到81歲的日本作家下重曉子在《極上的孤獨》這本書裡提到一個數據,到了2040年的日本,每四個高齡者當中,就有一人處於獨居狀態。
台灣高齡化的程度大致也是朝著這個方向,沒辦法避免了,因此像我這樣的人生條件,還是趁早養一個不說話的小孩,陪我一起度過晚年吧!


給安可人生的熟齡讀者

書名:善女良男
作者:石芳瑜
出版:時報出版

電影:戀妻家宮本

一對夫妻,在兒子結婚自組家庭之後,妻子發現熱衷去料理教室學作菜的丈夫變得有點不一樣,而丈夫在書架上的一本舊書夾頁裡,發現妻子已經填好的離婚申請書,兩人因此展開空窗期的婚姻存亡對決。雖然說有趣,好像有點幸災樂禍,但確實是一部有意思而且溫暖的電影。


完整文章請見「安可人生雜誌 第八期 – 安心老後的財務規劃」誠品、金石堂、博客來、讀冊各大書店均售


延伸閱讀

活到老的保障 打造第二份退休年金

年金危機未解 退休自主理財時代來臨

瑞士助老基金會用民間力量減少下流老人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