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108道傳家菜 宜蘭渡小月第五代就愛這幾道

宜蘭渡小月第四代陳兆麟(左)與第五代陳冠宇(右)一起在廚房工作。照片提供/陳冠宇

一九八零年代是台灣現代辦桌文化的全盛時期,每逢重要節日和家戶婚喪喜慶,只要紅色大棚子一架、紅色塑膠桌布一鋪,儼然就成為最便利、親民的宴客場所。其中,辦桌文化的靈魂人物便是主導宴會菜色與流程的「總舖師」。

談起總鋪師,大家都知道這個指揮混亂料理現場的的關鍵人物,但為何叫「總舖師」?其中,「師」字有景仰之意,而「總舖」其來有自,說法不只一種,根據總舖師家族第五代陳思妤在《台菜聖典──總舖師的五條路》中寫道:「辦桌前,總舖師要與主人家討論,敲定價碼及桌數後,依節令、環節禮俗來擬定菜單。接下來要走的就是那五條路了。菜舖、乾貨舖、肉舖、海產舖、水龍頭。『總舖、總舖』每個舖都要走到相當熟悉。這就是『總舖師』的由來。」

陳思妤的阿公陳進祥是宜蘭知名台菜餐廳「渡小月」的創辦人,他靠經營外燴起家,在1968年成立渡小月,讓它從小吃部發展成知名台菜餐廳,不僅是宜蘭鄉親的宴客口袋名單,也吸引許多外地人慕名而來,箇中滋味和品質自然不在話下。

由左至右為宜蘭渡小月創辦人陳進祥(總舖師家族第三代)、現擔任麟手創料理主廚的孫子陳冠宇(總舖師家族第五代)、接手渡小月並創辦麟手創料理的兒子陳兆麟(總舖師家族第四代),圖中右上掛照為年輕時做外燴時的陳進祥。照片提供/陳冠宇

對不少忠實顧客來說,渡小月是親友聚餐的好地方,而對從小就跟在總舖師阿公陳進祥和爸爸陳兆麟身邊打轉的陳冠宇和陳思妤來說,這些料理承載著味蕾的記憶、家的情感,甚至也成為日後的職業。陳思妤曾任美食編輯,而陳冠宇接手家中志業,成為麟手創料理的主廚。

 

對陳冠宇和陳思妤姐弟倆來說,在渡小月從小吃到大的一百多道菜都承載著獨特回憶,如姐姐陳思妤在《台菜聖典──總舖師的五條路》一書中寫到訂婚那天父親為她準備的棗餅:「宜蘭棗餅,是喜宴請客時,將金棗、甜冬瓜糖、桔餅等祭祖的貢品,和上麵粉、加入豬油、鴨蛋等食材製成一道甜點,宴請賓客。……父母對女兒、對孫子的疼愛之情,都在這棗餅裡了。」

而對弟弟陳冠宇來說,《台菜聖典──總舖師的五條路》裡的一零八道菜中,最常吃的便是「西魯肉」。陳冠宇:「西魯肉是傳統的宜蘭菜,不是在地人或許不知道。」父親陳兆麟也提到:「滿懷家庭味的西魯肉,最下飯!只有在家才吃得到,這是外地游子,最思念家鄉的一道菜。」

宜蘭渡小月門前有一裝置藝術,上頭刻著108道傳家菜的菜名。照片提供/陳冠宇

延伸閱讀

夏天必學食譜:用蔬菜做的偽麵條料理

食尚大蔬的一頓飯 三道料理吃出美味與健康

名廚詹姆士傳授四招安心吃法 不忌口也能保健康!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