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熟齡社會手帖:迎戰百歲新時代

百歲人生規畫 - 安可人生雜誌

圖片來源 / Photo AC

隨著時代的更迭,人類進入前所未有的高齡時代,平均壽命八、九十歲已在眼前,百歲也是指日可待。面對這麼長的人生歲月,我們將如何生活下去?

二次戰後出生的新世代,依據過往的人生經驗,循著前人的腳步一路從就學、成家、立業、工作到退休的人生軌跡走過來。結果退休後才發現不對勁:身體還健康,不覺老啊!含飴弄孫?少子又晚婚,等不到孫子「弄」。等待子女奉養?不啃老已經算好的了。缺乏興趣,不知道要做什麼?結果,搞出不少的退休症後群。

傳統的人生過程只設計到告老返鄕或解甲歸田,之後等待的是自生自滅的終老!平均壽命五、六十歲的年代早已遠去,依此設定的各種社會制度,帶出的人生觀或生死觀,在面對高齡社會時已無法適用,但是我們還在過著老舊的生活秩序。也難怪一旦從工作上退下來, 面對多出來的二、三十年自由歲月不知所措。這像是用短跑的衝勁來跑長跑,以為力氣放盡就快到終點,殊不知那只是半途。

超高齡社會中,年過半百只是登頂後下山的開始,人生不再只是一路艱辛奮力往上爬,頂上的風光雖綺麗,但是能夠安然優雅的下山,用活過的經驗欣賞、回味上山時忽略的美景趣味,再度找回這一趟人生之旅意義,那才是不枉此生走一遭!

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有其生命內涵,在年少青春期,旺盛的中年期,下山的悠遊期等,各有其不同的生活哲學。半百之前的成長期,追求的是達成目標的成就感;過了半百職涯,發展大致底定,所追求的是另一種成熟的幸福感。

年過半百是人生的轉折點,拋棄以往等退休的心態,因為會活的比想像中還久,再度重新構築後半生的生活藍圖是必要的。

日本名作家五木寛之(85歲)至今依然出書不斷,在《活在百歲人生的眉角》書中,以超高齡社會中的實際生活者,提出架構百歲人生應有的認知及對應方法。以50歲後每10年為一個階段,在思維、行動上給出很有參考價值的提案。

圖片來源 / Knight Foundation @ flickr CC BY 2.0

50歲過後是很好的再學習契機,在身心狀態還處於健康時開始思考:往後如何豐富生活。但是這並非水到渠成,當事人如果沒有深切覺悟要利用時間去充實自己,那也是徒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習」,從喜歡的事物下手如語文、歷史、美術等,也可以從增加或提升技能努力,找出一些可以終生相守的興趣。回到學校上課,共學比獨學更有趣,也是重新學習的適齡期。

過了60歲,體力大不如前了,是將以往的職務、功績等放下,重新調整生活方式再啟動的時期。與其只跟老同事或老朋友在一起,不如培養面對孤獨的自處能力。孤獨是一種面向自己內心的對話,處在寧靜和諧的氛圍下享受孤獨的樂趣。它跟孤立不同,也跟寂寞有别,是在群體中保有自己的本色。

過了70歳,多數人已從職場退下,時間全是自己的,也就是所謂的黃金期,擁有一身經歷,重新再學習,感受到的樂趣更甚以往,如再到大學選修上課、出外旅遊、增廣見聞等,都是很棒的緣聚。

過了80歳,以自我優先為主,要有不被社會嫌棄的勇氣,老人年金豐厚,又有社會保險,享用太多的社會資源造成年輕世代厭老,被討厭是可理解的。不用勉強自己,只做忠於自己想法的事。

過了90歳,儘管身體已不太自由了,還是可以悠遊在豐富、有趣又精彩的回憶之中,這也是很快樂的事。最後生命將何去何從?思考那不可知世界的奧秘,更能深深感受每一天真實的人間況味。

圖片來源:Pixabay

百歲的時代,新的人生架構必須在後半人生重新補足,將新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元素注入社會體系,形成高齡社會的一種共同價值,讓老有所用、老有所依、老有所終的友善社會得以建立。

迎接漫長的下坡路段,新世代的人們有必要重新釐清、詮釋新的人生哲學,讓後半人生的旅程是有目標、有價值、有意義的;是可以規劃、可實踐、可自主的;是成熟的、珍貴的、有幸福感的。


給安可人生的熟齡讀者

書名:老衰死:好好告別,迎接自然老去、沒有痛苦的高質量死亡時代
作者:NHK特別採訪小組
譯者:江宓蓁
出版:三采文化

《老衰死》

NHK的企劃特別小組,首次針對老衰而死的現象,做了實際場域及科學驗證的深入報導。所有死亡的型態,老衰死應該是最自然、無悔的結局。但是,最後一哩路,最糾結的常是在家人的不安、情感的牽絆下,做出無益甚至有害的醫療對抗行為。這本書,讓我們更清楚瞭解到,老衰是怎麼一回事?趨死的最後過程又是如何?自然的老去方式,珍惜陪伴守護的最後道別,那是可以圓滿生與死的連結。


完整文章請見「安可人生雜誌 第七期–熟年理想家屋」誠品、金石堂、博客來、讀冊各大書店均售


延伸閱讀

紀惠容:單身要學習獨處,但不要成為宅女!

林懷民:變老番癲前把工作交出去 退休第一件事要學習過生活

學習兼交新朋友 大學開辨樂齡族課程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