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杜拉克是眾所皆知的管理學大師,不少人都將他的著作奉為圭臬。2002年,他在其書《下一個社會》裡預言下一波產業發展重點,點名「生物科技」、「深海養殖」、「電子商務」和「高齡化社會」四大領域,在10多年後的今天看來,命中率極高。
1994年,當時任職醫療器材公司的蔡錦墩受到陳治女士感召,毅然決然跳入高齡養護產業,創辦福樂多醫療福祉事業。儘管頭幾年非常辛苦,七年內賠掉一千萬元,但他還是堅持不懈。
24年後,在「AI醫療與銀髮照護發展趨勢研討會」上,蔡錦墩重提彼得‧杜拉克的預言,肯定自己正搭上這波銳不可擋的浪潮。
深耕高齡產業的蔡錦墩,從醫療服務、生活到長照,只要是任何可以想到的高齡服務,像是出院支援、住屋空間改造、到宅沐浴、居家服務、老人餐食、日間照護、長照機構等,他都做了。
近年,他更將重心放在協助高齡者活化身心機能,透過強化肌力、重建生活功能、膳食營養、口腔保健、認知促進等一系列訓練,希望延緩甚至預防高齡者的失能現象,一方面讓長輩活得更開心健康,一方面也減少臺灣的醫療保險支出。
他舉日本為例,65歲以上長者若因失能而須接受介護,主要是因腦血管疾病、老化和骨質疏鬆等因素。老化可能帶來身體組織異常、肌肉退化等現象,若是放任不管,很容易就會演變成行動能力退化、體力弱化、行動範圍限縮等情形,最終很有可能變成長年臥床,需要被長期照顧。因此,在長輩失能前,若透過一系列有效的「復能」訓練,將有極大的機會可延緩老化、甚至減少臥床時間。
他口中的「復能」,是衛服部今年確立的新詞彙,用以區分一般人熟知的「復健」。復能是透過輔具介入、環境資源和生活模式的改變,以延緩身體機能退化,甚至回復日常生活職能,如此一來可降少醫療資源的使用率,降低政府醫療經費負擔,更重要的,是讓長輩能有較高品質和尊嚴的終老生活。
看著在臺前賣力分享的蔡錦墩,很能想像他已經到了可以用半價搭乘交通工具的年紀,而和多數老人不同的是,他是一個致力幫助老人的樂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