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旗津從漁港蛻變觀光 退休長者大不同

旗津漁港 長者 - 安可人生

沿著全台唯一的過港隧道,一出口就旗津路,一邊是台灣海峽,一邊是旗津半島的港灣內河岸。過中洲港不久到了風車公園對面活動地點,一幢很有風格的建築物,旗津衞生局。

旗津,早年是一個漁港,出海捕魚是島上居民,維持生計的主要方式。如今隨著高雄的都市發展,早已成了觀光高雄必來的一個亮麗景點。捕漁只剰當日來回的沿海打撈,從事的漁民已剩極少數。

參加活動的長者75歲以上的不多,試圖從高齡中找出打漁郎退休的長者,探詢了幾位均不是,土生土長的很少,大都是年少時來此工作或婚嫁來的,移此定居也都有4、50年了。

用台語探詢一長者,卻意外的回國語,不經好奇再問,原來高齡84歲的賈老伯是大陳義胞(意指:指1955年2月自浙江省沿岸的大陳島、漁山列島、披山島、南麂列島撤退來到臺灣的居民,這段歷史事件史稱大陳島撤退。),來台被派至此地工作,後來考取港務人員,一直在港務局服務至退休,在此一住就是60年。

問他現況如何?跟老婆82歲同住,子女在外地工作,他説很幸運當年已結婚,22歲時一起撤退來台。那個年代生活很辛苦,欣慰的是子女有成,自己跟太太都還健康。對於未來不敢奢求,能活到這個歲數夠了!

看見一名黝黑粗壯謝老伯,想說應該錯不了,問他討海捕魚多久了。卻回說他是機械師傅不曾當漁夫,卻是在地土生土長的,住了77年的正港旗津人。早年漁船的維修産業鏈也是很多,當年為了子女教育生活費,還到國外工作過。

謝老伯退休後,生活過得很愜意,參加佛教跟醫院志工,忙得很!在家有看書習慣不會無聊,不用想太多,知足常樂是他生活的基調。夫妻常一同參加社區老人活中心的各種活動,有個場所,可學習很多東西,對他們的老年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旗津原本打漁的長者,賺到錢大都移居到市區,留在本地的不多。早期台灣遊艇最大產地是在旗津,現在最大的收入是觀光産業。旗津原本的風貌早已蛻變,它將發展成一個什麼樣的城市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延伸閱讀:

不需高檔養生村!宜蘭眷村長者的簡單生活這樣過
總舖師的故鄉 長者生活法則簡單就是福
給新世代晚年的三個生活態度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