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偏鄉長者生活重心 從務農轉移在地社區中心

偏鄉 長者 生活重心 - 安可人生雜誌

圖片來源 / 古井、智榮基金會

國道1號在新營轉82號快速道路往東,下交流道往中義路方向。嘉南平原的最大農作物稻米田,沿路兩邊擴散開來,一大片青綠的稻田有農夫勤奮工作的身影。

不久來到大馬路旁,很顯眼的「草店社區發展協會」標幟,有著鄕村農家的氛圍。時間還不到村民卻陸續的到來,原來農作時間一大早5點多就開始,大約在8、9點結束。忙完就直接來了!沒啥奇怪很正常啊!

白河鎮草店地區是一個全農的小城區,村民幾代以來均是農夫,耕地相繼傳承,不想再從事農作的子弟就另謀出路。至今老一輩的也因年事已高逐漸退出或轉租他人。

出席活動長者大都在80歲上下,有著長年農作的身形外貌,腳踏實地印記的容顏。從他們身上找回了年少時留存的農夫、農家、農田、農作的時代記憶!

圖片來源 / 古井、智榮基金會

曾阿伯高齢87歲,世代在此已第七代目,一直務農至今,子女叧有它就,自己也做不動了,幾分地也只能轉租他人。老了身體雖還可自主行動,獨居一人生活上還是有不便之處,幸好女兒去年退休,由北返鄕可以就近照顧,讓他安心不少。很喜歡社區的據點,讓他日常生活有個寄託,中午有供餐月只要400元,除周六假日外就來此餐敍,女兒返鄉奉獻所學擔任社區總幹事,是他最感欣慰的事!很滿意現在有子女相伴生活。

另一位袁阿伯身材黝黑壯碩,一問之下説已81歲。不信!掏出身份證讓你看,沒錯生於民國25年。民國光復時,他才小學一年級,常遇空襲就都躲龍眼樹上,因日軍水上機場就在附近,也有美軍俘擄營不會丟炸彈,只會空投食物!

已在此十代了,世代都耕農,現在早上還是習慣巡田水,當運動!平時在社區當志工服務鄕親,也是協會的理事長。今天夫妻同來參加,很珍惜現在還有老伴相隨的日子!

圖片來源 / 古井、智榮基金會

多年來政府積極設立社區活動中心或關懷據點,民間自組協會運作管理,加入志工社工人員的參與協助,發揮很大的功能。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形成,太多長輩的老後生活,無所事事,尤其在偏鄕地區更是顯著。詢問他們對社區據點的看法,幾乎全員説讃!因為有地方讓他們的無聊生活有了寄託,在此可以學習有趣的事務、跟人互動交流、又有供餐可解決中午子女不在吃的問題。每天有新的期待,也可發揮相互取暖的厝邊情誼。老年人口年年創新高,如何讓這些老人能夠老有所終,社區關懷據點的多寡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察指標!

延伸閱讀:

台灣東部長者8大生活風貌解析
老海軍走過動亂時期 即將消失的眷村文化
居於都市與鄉村 也許是理想老年生活方式?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