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的照護之路,對患者本人及其家庭而言,無疑是一場充滿挑戰的旅程。隨著認知功能逐步退化,失智長輩可能出現令人困擾的行為、不穩定的情緒,甚至抗拒日常照護,這往往讓照顧者承受巨大的身心壓力。然而,根據多年的失智症照顧實務經驗與研究,我發現一套核心的應對策略——「失智症照顧黃金三公式」或稱「三招實戰心法」,能有效處理高達八成,甚至更多的失智症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疑難雜症。掌握這些技巧,不僅能提升照顧品質,更能顯著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為何傳統溝通模式在失智症照顧中失效?失智症影響的不僅是記憶,還有判斷力、理解力與情緒調節能力。因此,當我們用一般邏輯去糾正、解釋或命令時,常會遇到阻礙:
重複行為與提問: 患者可能因短期記憶受損而不斷重複。
固著行為與妄想: 患者可能堅持己見,活在與現實脫節的認知中。
抗拒日常活動: 對於洗澡、用餐、服藥等基本需求產生抗拒。
面對這些失智症行為問題,強硬的介入或理性的辯論往往適得其反。我們需要的是更具同理心與策略性的照顧技巧。
黃金公式一肯定他且支持他
接納情緒,建立信任的基石
核心原理:先接納情緒,再處理問題。滿足患者對「被肯定」的深層心理需求。
失智長輩因認知退化,常無法清晰表達,容易感到挫折或被否定。此時,「肯定」是穩定情緒的第一步。
失智長輩因認知退化,常無法清晰表達。(圖片來源/AI生成)
情境應用:
重複提問「我的錢包呢?」
❌ 否定說法: 「你問N次了!錢包沒丟,別煩了!」 (易引發衝突)
⭕ 肯定技巧: 「您在擔心錢包對嗎?看起來您很重視它。我來陪您一起找找看/看看它在哪裡。」 (先同理焦慮感)
表達錯誤記憶或想法時:
❌ 直接糾正: 「你記錯了!不是那樣的!」
⭕ 肯定技巧: 「喔~原來您是這樣想的/記得的,謝謝您告訴我。」 (先表示聽到並尊重)
進階技巧:
非語言支持:溫和的眼神接觸(盡量與患者視線平行)、輕拍手背或肩膀,傳達關懷與信任感。
實質支持:主動協助穿衣等日常活動,耐心讚美其微小進步。對於常遺失的重要物品(如錢包、鑰匙),可準備外觀相似的「複製品」備用,降低患者焦慮。
心理效果:消除對抗感,滿足安全感與自尊需求,情緒更穩定,行為困擾顯著減少。
黃金公式二轉移注意力(情境重建)
化解固著思維的妙方
核心原理:用新的、有吸引力的刺激取代患者固著的想法或情緒。
當失智長輩陷入固執行為(如:堅持要出門找已故親人、懷疑被偷)或情緒激動時,與其爭辯事實,不如巧妙轉移焦點。
情境應用:
吵著要出門找已故的爸爸:
❌ 直接禁止/點破: 「爸早就過世了!別鬧了,不可能!」 (可能加劇激動)
⭕ 轉移技巧:「爸爸也很想念您呢。我們先來吃您最喜歡的綠豆糕,暖暖胃,等一下或許可以一起寫信/看看他的照片好嗎?」 (先同理,再引導至其他感興趣的事物)
延伸做法/技巧:
善用興趣: 觀察患者平日的喜好(食物、音樂、懷舊歌曲、園藝、散步等),作為轉移注意力的「誘餌」。
準備懷舊物品盒: 放置老照片、紀念品等,在適當時機引導患者回憶,利用懷舊療法轉移當下負面情緒。根據《臨床老年醫學期刊》研究指出,懷舊療法有助於降低失智者的躁動行為。
科學依據: 透過新的感官刺激或活動,可以幫助患者跳脫原先鑽牛角尖的想法迴路,讓情緒逐步平復。
黃金公式三
帶他到我們要他去的地方(動線引導術)
創造自然配合的行動路徑
核心原理:避免命令,透過環境設計與溫和引導,讓患者自然地移動或配合完成任務。
許多失智長輩會抗拒洗澡、吃藥、進食或前往特定地點。強制執行往往引發更強烈的反抗。
情境應用:
抗拒洗澡時:
❌ 命令式: 「時間到了,現在必須去洗澡!」
⭕ 引導技巧:
- 營造舒適氛圍: 事先開啟浴室暖風機或準備溫暖毛巾,播放柔和音樂。「您聽,浴室暖呼呼的,像不像春天?」
- 連結熟悉感/喜好: 拿出患者喜歡的香皂或沐浴乳。「聞聞看,這是您喜歡的檀香味,洗完很舒服喔。」
- 賦予任務/邀請協助: 「浴室的水龍頭好像有點怪怪的,您可以幫我進去看看/試試水溫嗎?」
- 逐步引導:微笑著、溫柔地說:「來,我扶您慢慢走進去看看。」,輕牽著手或輕扶著背部引導。
環境設計要點:
視覺提示:在希望患者前往的地點放置醒目或發光的物件。
嗅覺引導:在目標區域使用患者喜歡或熟悉的香氛(如:用餐區有食物香氣)。
聽覺提示:用餐時播放輕鬆音樂,睡前播放助眠音樂。
成功關鍵: 讓過程看起來自然、非強迫,像是一同進行某項活動而非執行命令,患者的配合度會大幅提升。
使用患者喜歡或熟悉的香氛如用餐區有食物香氣做嗅覺引導。(圖片來源/freepik)
三招連環應用示範:應對黃昏症候群
傍晚時分,有些長輩會特別焦躁不安(黃昏症候群),吵著要「回家」。
- 肯定情緒 (第一招): 「天快黑了,您是不是擔心孩子還没回家?您真的很關心他們。」(同理焦慮,不直接糾正『這裡就是家』)
- 轉移焦點 (第二招):「我們先來喝杯熱茶暖暖身子,這是您以前最會泡的茶,聞起來好香。」(連結正向感官記憶)
- 動線引導 (第三招):「喝完茶,廚房的燈好像有點暗,您可以陪我去看看/幫我拿個燈泡嗎?」 (創造移動動機,引導離開門口或窗邊)
核心原則提醒:掌握溝通的「要」與「不要」
禁忌行為 (Don’t) | 替代方案 (Do) | 為何有效 (Why) |
直接否定/糾正 | 鏡映/同理情緒(肯定感受) | 降低杏仁核(情緒中樞)活躍度,減少對抗 |
強迫命令/催促 | 提供選擇/邀請協助 (轉移/引導) | 激活前額葉(決策區),提升自主感 |
抽象解釋/說理 | 具體感官刺激/連結熟悉事物 | 強化海馬迴(記憶區)連結,易於理解 |
用對方法,照護也能充滿溫暖
根據日本照護協會2022年的實證數據,熟練運用這些技巧,能有效減少照護場景中九成以上的衝突。失智症照顧的關鍵,在於理解患者的「現實」可能與我們不同。與其強行拉回我們的世界,不如先走進他們的世界,再重新架構情境。
「肯定支持」、「轉移注意」、「溫和引導」這3大黃金公式,不僅是照顧技巧,更是同理心的實踐。每個失智行為背後,都隱藏著對安全感、肯定感與歸屬感的渴求。每天嘗試在互動中練習這些方法,哪怕只是模擬情境,持續兩週,您將會發現照顧品質的顯著改善,照顧者壓力的減輕,並在照護過程中,重新找回更多的溫馨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