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即便是老夫老妻,更要努力尋找共同的陽光:《愛在巴黎破曉時》觀後感

天沒有永遠放晴,親密關係也是。老夫老妻,婚齡雖長,但不等於甜蜜,相處更不等於相愛。說實話,要搞懂自己都已經不容易,何況是兩人成雙?

英國電影《愛在巴黎破曉時》(Le Weekend,2014)不是一部讓人太愉快的電影,卻值得所有年過半百的觀眾來一趟心靈對話,因為它揭開了很多人不願面對的真相:當你的人生持續走,步入老邁之際就像是走到一個叉路口。因為年紀的關係,你會回首來時路,這時候你才會發現一路陪同的老伴未必跟你同心;接下來,人生所剩的共處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兩人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下去?還是乾脆攤在太陽底下講明白?還有,即便把鍋蓋掀開了,多年生活的麻花捲,難道又真能理得清楚?

尼克與梅格這對結婚三十年的伴侶就是如此。為了慶祝周年,尼克大費周章把梅格從英國拉到巴黎,第一站就是重溫當年蜜月投宿的旅店。誰知道,梅格對這家小旅店嫌東嫌西,兀自跑去投宿高級飯店。

看到這一幕,不禁讓人腦袋自動浮現出台劇的經典老梗:「先生,我們早就過了戴安全帽騎機車的大學生談戀愛階段了,你還把吹風當浪漫?已經三十年了,這一頁就翻過去吧。」

一個想要回到從前,另一個卻想繼續往前走,兩人世界各表。尼克希望不變,梅格卻厭倦現況。尼克謹慎保守,梅格則想拋開束縛。

這對老夫老妻的齟齬處處可見,例如對待金錢的態度。梅格在高級飯店的房間裡打開冰箱,拿出自費飲料,尼克連忙提醒:我們沒那麼渴。對於年過半百,即將退出職場的尼克來說,他更關心手頭還剩多少錢?會不會淪為下流老人?以及如何選擇家裡的磁磚款式之類的細瑣雜事。

「這跟來巴黎有什麼關係?」梅格不解,尼克大老遠帶她來巴黎,雖然名義上是慶祝結婚周年,但尼克完全放不開,依然困在日常裡,而這跟他凡事猶豫,總是對現實毫無抵抗力的個性有關。

梅格的不耐,表現在她把尼克稱為「從不敲門的郵差」。在她眼中,尼克曾經手上不缺好牌,但他總是欠缺臨門一腳的決心與行動,以至於人生應該得分的契機都交了白卷。

當人過了中年,有了老邁感,更容易有「錯過太多」、「一事無成」、「人生正在慢性崩塌」的滄桑、無奈與怨懟。

「我在大學時曾經是明日之星,但讓人驚訝的是,現在的我竟然如此平庸。」尼克也感嘆自己的「淪落」。其實,有此傷感的何止尼克一人?而是千千萬萬個年紀過了半百,發現自己已經欲振乏力的「尼克們」。

其實梅格跟尼克一樣,年輕時也有雄心懷抱,但逐漸臣服於現實,陷入日復一日的無聊。差別在於,她依然不甘於平庸,只是她能改變什麼呢?中年之後、眼看老去的梅格,唯一還有自主選擇權的似乎只剩婚姻,於是尼克淪為她百般挑剔的對象。

梅格愈不滿現狀,她就愈發洩在尼克身上,因為尼克代表了小確幸與隨遇而安。

但說穿了,與其說梅格是在挑剔尼克,不如說是抒發對自己的自我實現未遂。尼克只是代罪羔羊而已。

兩人進一步的分歧在於,當人生都走到這個階段了,究竟是「我們」就這樣繼續下去?還是要先把「我」的人生缺角補起來?或者說,我的人生缺角是否還可能透過對方而獲得彌補?

有一幕對話如下:梅格穿著一雙新鞋對尼克展示:「你知道這雙鞋是為誰買的?」以為女為悅己者容的尼克回答:「我嗎?」梅格:「為你?當然是為我自己。」

當「我」與「我們」不再一致,那麼下一步究竟是重合?還是分離?對於老夫老妻,恐怕這一道難題更讓人揪心燒腦吧?

劇情的轉折,在於這對老伴竟然巧遇了尼克的昔日好友摩根。多年不見的摩根,再也不是昔日吳下阿蒙,搖身一變成了作家,結識了巴黎文化界名流,更拋棄了舊愛,娶了嫩妻。

摩根就像一面照鏡。透過這面鏡子,事業成就被後來居上的尼克彷彿更不堪,但摩根坦言自己並非一直一帆風順,每當過去陷入困境,他總是會問自己:「如果是尼克她會怎麼做?」

這意味了,尼克並非自己所回顧的那樣一無是處,即便壯志未酬,只是一所爛大學的平庸教授,尼克依然是好友心目中的智者。

聽到這段段話,值得深思之處在於,我們對於人生的回顧,可能都轉速太快了,以至於若干細節或隱藏版,很容易就跳過去。反而,最精采的自己,往往是存在別人的記憶裡。

接著,梅格也提到了一個往事:「過去的某日,我接了一通電話,講得很開心,還有笑容。通話結束後,旁邊的朋友開玩笑:這是妳的小狼狗?我很訝異回答:不,那是我先生啊! 」

沒有人的過去是一無是處,兩人世界也不是那麼毫無可取之處,只是美好需要用心發現而已。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延伸閱讀

生命的斷捨離,談何容易?《失控的照護》觀後感

人生最後的百日可以做什麼?讀《追逐日光:一位跨國企業總裁的最後禮物》

人生最後的百日可以做什麼?讀《追逐日光:一位跨國企業總裁的最後禮物》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