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

身為一名臨床佛教宗教師,在安寧病房穿梭病榻的日子…

每一位臨終病人都是老師,用生命教會我們了悟生死。(photo by Pixabay)

文/慧哲法師

 

那一年,我離開十五年以校為家的智光教書生涯,試圖抖掉教育心理學的印記,回歸自我修行的本分事,過著山居修道生活,真是愜意不過。

 

然而,我的心靈深處有一道難以抹去的陰影,就是童年時代二哥突然消逝,成為我一輩子對死亡的害怕與迷失;縱使從佛法義理可以找到答案,但還是隔一層不夠貼近,直到東林學苑落成不久,驚逢九二一大地震災難,對佛法所說:「人心有生、住、異、滅,世界就有成,住,壞,空」的無常啟示,感受尤為深刻。於是,我毅然報名參加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希望在人生最後階段能學習生死智慧,解除畢生對死亡的恐懼。

 

身為臨床佛教宗教師的我,在安寧病房的無數個日子,穿梭於病榻間,心中總有一股熱騰騰的使命感;然而,每個人的生命故事像極了禪宗公案,有時苦口婆心的說著說著,病人可能上演「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表情……

 

歲月悄悄在身旁掠過,當我敲擊著電腦鍵盤時,一幕幕病人的故事浮現腦海,我看到病人從抗癌的歷程中挫敗下來,流露出憤怒與不安;我看到病人臣服於疾病的惡化,接受死亡;我看到病人內在力量的提升,多出了開放與慈悲。

 

無常給人的啟發是:疾病不再是病,反而成了讓人可以學習及超越的媒介,一切的痛苦折磨也因此成了使人走向彼岸的津渡。這是人生的課題,如果在生活中學習感恩與關懷,那緊縮的心便會慢慢的柔軟,因而懂得放下與提起。

 

在安寧療護的領域,我們學習體會生命的真相,試著開啟靈性心扉,儘管發現自性是我們一生可能也做不完的功課,可是在生命末期回頭看自己的人生公案,就彷彿是心靈的斑斑點點,它需要修復,需要統整,更需要面向未來。面向未來,讓我們看到生與死的界線如此奇妙,生命或許中止在死亡,但在死亡之中還是可以看見生命的流向。這正也給靈性照顧有了著力點。

 

看不到又摸不著的靈性特質超越語言、二元思考的分別,它容天容地,包含一切,但也離不開一切現象。這是考驗我們臨床宗教師如何安住在深度心靈的空性無為中助人,如何從解脫生死智慧中探尋生命轉化的啟示。

 

我們臨床宗教師來自不同的修行道場,也有各自的世學背景,照顧病人的方法因而多元,不過我們的安寧療護臨床佛教宗教師證書卻為同一品牌,主軸都在方圓之內。

 

每一位臨終病人都是老師,用生命教會我們了悟生死,實踐佛法的慈悲,帶一顆感恩的心,期許本書的出版,能為每位珍視生命的行者提供善終的指引。

本文摘自三應之《陪你善終:跟隨臨床宗教師走入靈性困擾與靈性照顧之旅

《陪你善終:跟隨臨床宗教師走入靈性困擾與靈性照顧之旅》

作者:釋慧哲/ 釋普安/ 等

出版:三應


延伸閱讀

我們能為臨終病患做些什麼?

荷蘭居家護理新模式 結合社區關懷與臨終姑息治療

克服恐懼──如何面對生命終站的來臨

Exit mobile version